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然而,大连京剧剧院院长杨赤却发出感慨说,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京剧团能自己养活自己实为可悲,但仔细想来杨院长发表的的此观点并不无道理。

据上海京剧院2018年度收入来看:事业收入仅占12.6%,其中近80%收入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造成这种局面可以大致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京剧本身来说:不只是京剧其实整个戏曲界都在面临同样的险境。

首当其冲的便是经费不足的问题。大多数省级京剧团院经费投入仍属差额拨款,一般只有60%左右,只能解决基本工资,院团用于艺术生产,设备更新以及人才培训等经费极度匮乏。

其二,流行文化的冲突。电视、电影的出现使过去单一的消遣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在此之前,饭后茶余,闲谈之际人们的首选就是:去听一台戏,喝一盏茶,品味茶香,品读戏剧。但是随着电影的兴起,全国各地的戏曲剧就开始出现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局面。

追溯到更早以前,流行音乐的出现又是另一大冲击

流行音乐前身其实是通俗音乐,它采用气腔等唱法突破常规技巧。中国流行歌曲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1949年后辗转到香港继续发展,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歌曲又转回到大陆,最先是邓丽君的录音带从港台地区传入到内陆。

几经波折流行音乐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成为人们的娱乐文化大势,被社会普遍所接受。

随之而来的电视剧,电影也都普遍采用流行性音乐来吸引观众。比如由杨洁导演所制作的1982版的《西游记》中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伴奏就采用了电子鼓音,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论是港台地区还是西方地区R&B,黑胶唱片,黑人音乐...越来越多的流行元素充实着中国文化,戏曲这种古老的东西也慢慢被人们遗忘。

其三,戏曲艺术过于抽象化。它融合了近千年文明,展示了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高度集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变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更新,每一代从出生开始接触到的东西也大有不同,尤其是像戏曲这种需要不断积累耳濡目染的东西,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老一辈的长辈来讲,有大背景下的熏陶,父辈们的教导再加上娱乐项目单一化。

因此,戏曲对他们来讲是愿意去理解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讲一是没有过多的精力二是没有太多经验就很难理解,相反影视带给我们的影片就很容易理解。

尤其是戏曲的台词和情景更不是能一时半会儿就能理解透彻,分析出整个故事的结构,它需要循序渐进,整个框架结构才能乖乖浮出水面。

但,现代影视它大多数是采取现实题材,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观众能更轻松地梳理出一条完整的故事主线。这些也吸引了多半观众。

其四,专业人才匮乏。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剧院,虽然已经建立起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表演人才队伍。但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创作人才,却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前有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反观现状,黄派,王派,高派,龚派等等优秀的流派都在面临失传,据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裴福林直言:编剧,导演,作曲,这三类人才仅仅靠四年本科是难以教出来的需要有广阔的天地去扶持他们,提携他们,培养他们。

他感慨道:“办学20多年,我们培养的编剧,导演和作曲有点转行了,有的即使到了院团也因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而逐渐流失。”北京剧院王蓉蓉坦言京剧院团的生存环境无法创作培养人才。

再加上现在有影视演员等职业,从事京剧的人员越来越少。就报酬而言戏曲演员工资两极分化严重但总体来看普遍偏低,有的演员甚至单场演出收入只有10元。而影视演员的工资可以说在全世界我们国家的影视演员工资都可谓是“独树一帜”。

并且“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对整个戏曲界都并非虚言。相比较而言,影视演员比较轻松,加上我国现在演员门槛低,这些都直接导致戏曲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少。

其五,戏曲的题材内容过于老化?中国戏曲很多都是一个套路即使在之后出现了《江姐》,《白毛女》,《赵一曼》等比较贴合当时时代的作品但也都是换汤不换药,主题还是以忠孝节义为先。

但是也另我们反思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霸王别姬》在现代社会电影《霸王别姬》要比戏曲《霸王别姬》更受人们的喜欢。

这就在于方式不同影视化的《霸王别姬》更加具象化,加入了许多现代化元素再加上在电视机里面就能看到又何必去剧院看。

这种情景也更加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究其根本,不是内容老化而是传播方式老化。中央电视台所推出的《华彩少年》这一综艺节目实为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以选拔性综艺节目为突破口看点,增添了观众在看戏曲时的趣味性。现代,还有许多流行歌曲在歌曲中采取戏腔唱法这都是很好的典范。

外部环境来看:

首先,社会节奏的转变加大了对戏曲的冲击。肉眼可见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飞速发展,紧跟而来的是社会生活节奏由慢到快,快文化也随之发展壮大。像京剧这样慢节奏的东西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里取而代之的是速度快,短时间的东西。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在意时间观念,快节奏的生活也加快了人们的思想以及思考时间,所以快餐文化大多都是简易明了的表达主题思想内容,不必让人们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样本就属于娱乐性的东西。

但是,对于京剧而言咿咿呀呀的言语,一句词唱一、两分钟。这种慢节奏的,人们没有时间去了解。第二大多数人没有去了解的时间和契机。最后,大多数人没有去了解的意愿。

第一大多数

其二,戏曲演出场所不足。除了几个有较大名气剧院,京剧很少有能表演的地方,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名气比较大的团队而言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名气较小地方戏曲团队而言要想开拓市场吸引更多观众,吸纳更多新人却是一件难事。目前地市级院团大多数缺乏固定的表演场所。

其三,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市场对于任何事业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在一些院团已经打开了一定的市场,但大多数院团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仍然不高。21世纪,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广告层出不穷。京剧学界应该把握好这种时机,为戏曲界开创新局面。

宏观层面来看,京剧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其实也是我国绝大多数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娱乐性方面的还是关于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都在面临这些问题。而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京剧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一为本身,二为观众。甚至不只是观众也有传承人的一部分。

对于京剧观众,只关注那些喜欢或者对这个行业有天赋的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国务院也曾发表对于戏曲走进校园的硬性通知,但是组织学生看几台戏,这些感想完全是形如敷衍。

而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是能从根本上引起青少年对京剧的兴趣,就如我们只要一提到“你站在此地莫要走动”就能立马想到这出自朱自清《背影》一文,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几乎印刻子每个中国学生脑海里。

把京剧的写进教科书,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京剧的方法。潜在意识的土壤里我们仍然保留了对京剧的兴趣,比如我们见到京剧服装仍会惊艳;

再比如现代流行歌曲里加入的戏腔唱法,也被我们当成是神来之笔;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被流行歌手吸引走的同时,要把握好这个空隙,输出京剧表演,吸引青年观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更新,传媒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台网互动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节目以“国风创新演绎”为立意和核心,通过京剧等向观众展示少年眼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打破了京剧节目的传统局限,带来了极大的收益和宣传效果。

我们国家并不缺少传统和文化,缺少的是传播他们的有效手段和传承人,京剧作为世界表演艺术体系,应该具有其相应的世界影响力,通俗一点说就是“国际范”,说到国际最先想到的便是欧美国家,却忽视了我们本身。反思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亚洲市场,再一点点拓实基础,再影响整个世界。

对于从业演员来讲,唱跳俱佳的演员越来越少,文化,艺术修养与以前的老艺术家也是不能相提并论。

举例来讲以前梅兰芳先生,马连良先生或多或少地在京剧服装,舞台,表演上能提出一些见解,也能弥补自身的一些缺点为舞台增添色彩。

京剧的并不是孤立的艺术,恰恰相反,这跟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它们“居高不胜寒”的气质就不去了解它,传承它。

同时以小见大,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独自生存。所以我们偶尔也要把这些自认为“遗世孤立”的东西拿来“人间”转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