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协会从成立到解散,似乎就是一段作家悲剧史。苏联作家协会从1932年成立,到1991年解散历时59年。最高峰时,聘请了20余万文学工人为“作家”。那个时候,苏联大多数所谓的“作家”实力根本无法与作家身份匹配,也创作不出具有高水准的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些“作家”只能是打工人,他们除了作为宣传队吹拉弹唱敲边鼓,一无所成。本事不大,但都想功成名就。而一个区域或一个整体,或者直接说作家这个群体,成名的资源是有限的。

然而庞大的“作家”队伍无视这样的规律,认为苏联的作家协会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成名资源。甚至很多作协会员,单方面认为自己不比大文豪托尔斯泰、大诗人普希金差多少。

差多少?差得无边无际。

这些像流水线上做工的“作家”,只有依靠苏联作协这样的文学生产工厂,在僵化的舞台才能写出“文学作品”。而一旦离开这个文学工厂,他们将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样的机械化写作,败坏了苏联极为优良的文学传统和精神。

只是想通过苏联作家的通道成名,那几乎是很难的。作家是需要才华,需要沉淀,以口碑的文学作品赢得读者的认可。

而苏联作协会员中,大多数幻想的没有实力作品也能成名,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但,那样的机会只是少数人才能实现,因为极少数人才拥有这样的成名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苏联作协成立时,第一届掌门人高尔基,其散文诗《海燕》等作品,以搏风击浪无惧坎坷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高尔基成名,不是因为当选了苏联作协的掌门人。是因为其超实力的文学作品,蜚声海内外,已经举世闻名。

苏联作协的成立是为了团结作家,让更多底层作家,获得资源,创作出更多能够鼓舞苏联百姓的文学佳作。而不是单纯为了培养有名誉有影响力的作家。只有作品打动人,启迪读者,这才是苏联作协成立的初衷。

而事实上,其存在59年里,大多数“作家”违背初心,没有踏踏实实去创作,整天想得是名利场,想得是怎么声名超越普希金和托尔斯泰。心思的重心不放在创作上,浮华之心,自然浮华一生,写出了空洞而虚有其声势的“文字录”。

苏联作家协会最后一位掌门人普拉托夫曾说:苏联作协解散后,不少高级工人(作家)陷入精神崩溃,自杀和忧郁往往有之。

作家本应该是站在精神高地,或仰望苍穹,或俯瞰人间的精神主宰,而最终因为一个平台的垮掉,落入自我的精神深渊。其实就是最大的人间讽刺。

但不得不承认,苏联作协也有培养出真正有水准的作家,

1991年,对苏联作家群体而言,是一个极为尴尬和绝望的时候,俄罗斯官方解散了苏联作家协会。从此,苏作协变成民间组织,从高高在上一落千丈。没有了经费,没有了工资,8000多名(当时作协会员有9920人)作家哀嚎,不断声辩,发誓要为新文学奋斗,他们要好好创作,同时要求恢复作协待遇,否则以静坐或绝食的方式来表达反抗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利钦冷笑置之不理,他表示:解散苏作协只是单纯为了减少财政开支。但是你非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抱歉,除了老百姓的监督,再不需要任何官方文学。因为那种小丑式的苏联官方文学,对俄罗斯人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叶的意思就是:节约经费,不养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