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7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两名巨匠,鲁迅和周作人决裂。1937年鲁迅去世不久,抗战爆发,周作人留京做了文化汉奸。1945年周作人因汉奸罪被依法逮捕。1966年,在文化革命中受辱的周作人含辱离世。在周作人死后的追悼会上,鲁迅之子周海婴未出席,相当于宣布鲁迅和周作人的后人再无往来。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用笔唤醒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是弃医从文的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爱国人士。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在文坛上留下绚丽一笔之后销声匿迹,中年做了文化汉奸,晚年苍凉收场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众文人为了爱国之情和文人气节,都开始撤出北平,而在这个举国畏难的时刻,周作人选择留在了北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留在北平无异于承认自己是文化汉奸,是对民族大义的轻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曾写信劝诫过周作人离开北平,不要做文化汉奸、民族叛徒,但是周作人以家事所累为由拒绝了胡适的建议,留在了北平。

然而,周作人还是没有扛下这个严酷的考验,在一次被刺杀的行动之后,周作人便妥协地做了伪华北教育督办,变成了一个汉奸。如果说周作人成为汉奸是迫于家事繁重,那么朱自清、胡适、闻一多等人都是拖家带口,但也都为了民族气节而排除万难坚持离开北平,为家事所累并不是万全的理由。

从周作人当上汉奸之后,从1941年起,他逐渐接任东亚文化协会会长、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董事长、中日文化协会理事等职位,在汉奸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这段时间,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都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一味地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计民族大义,无视应有的社会责任,则会走上道德绝路,将自己置于死地。

周作人的绝路也很快的来了,在1945年底,周作人因为汉奸罪被依法逮捕,这时的周作人已经六十岁高龄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作人给领导寄了一封求情信,来辩解自己的罪行。后来周作人被提前保释出狱,以翻译工作为生。出狱后的周作人背负着汉奸的骂名,在文坛的名声越来越弱,他的影响力几乎消失。

随着他在文坛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充满问题的感情一直持续到羽太信子的去世。

鲁迅先生死后,追悼会是宋美龄主持,巴金和矛盾抬棺,追悼人群但大街上就排了十万多人。但是周作人的追悼会却十分凄凉,甚至鲁迅的儿子周海婴都拒绝出席周作人的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就性格而言,比鲁迅小四岁的周作人懦弱且缺乏主见,起初处处都是依赖于哥哥鲁迅。在婚后,周作人的依赖对象从哥哥鲁迅变成了妻子羽太信子。周作人与鲁迅决裂、留在北平、成为汉奸等一系列的选择,离不开羽太信子的意见。但是就算羽太信子的原因等,都属于外因,周作人沦为汉奸,在文坛上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自己的懦弱。

曾经的文坛巨匠沦为文化汉奸,一切的选择全在于周作人的一念之间。选择决定命运,周作人的两次错误选择,造就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是可惜可悲也是可叹的,更是令人叹惋和痛惜的。

参考文献:

《周作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