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本是大家对于足球的期待,然而,“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却成了如今的现实。包括新科冠军江苏队(江苏苏宁)、老牌球队天津津门虎(天津泰达)等多支球队,都有意退出,中超联赛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认为,管理层推行的“中性名”是导致众俱乐部选择退出的罪魁祸首,在本就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投资人失去了如同救命稻草一般的宣传载体,他们已经找不到任何继续投资的理由。表面上看,这的确是具有绝对的道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事还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国内足球愿景走到今天的状况,足协作为直接管理者,必然脱不了干系。自职业化以来,管理层对于各级联赛、俱乐部的管理,唯一的方式就是政策干预,通过政策给俱乐部施压,予以限制。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一下管理层在过去曾出台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

如果各位看球有年头的话,一定知道“头球一个算两个”的说法。当然,那时国内足球还没有职业化,但就因为国足曾因两记头球被新西兰击败就做出这种“拍大腿”的决定,的确是非常过分。该政策实施一年后便被废弃了。与此相似的,还有1990年全国足球锦标赛中,使用的“每场比赛必须决出胜负,两队积分相同时客场进球一个算两个”的奇葩规则。而正是因为这项规定,出现了某队球员狂射自己球门,对手全力阻止自己进球的奇葩场景。对于积分相同的情况,管理层还有过诸如“猜单双”“抽扑克牌”等脑洞大开的决定。最为著名的,就是2002年深圳平安以“Q”力压北京国安“J”获得联赛亚军的事件。

由于2002年联赛取消升降机,2003年,管理层推出开创性排名规则:上赛季排名乘以0.5,再加上本年度排名作为最终排名。最后一轮,重庆队与天津队争夺最后一个保级名额。此时重庆队惊奇地发现,本年度自己排名已定,而如果最后一轮输给青岛队,就有机会让青岛队的积分超越天津队,从而使天津队排名下降一位,使自己两年的排名超过天津队。于是重庆队开场后早早就落后到3球,把这道数学难题丢给了管理层。好在,最终夺冠热门上海中远队输给了天津队,避免了“输球保级”的尴尬情况发生。提起升降级,除了2001-2002赛季,还有2004-2005赛季,原因很简单,为国足保驾护航。然而,那两年的联赛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很清楚,什么“甲B五鼠”之类的,我们就不便再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鉴于中超联赛不景气,管理层再次做出动作,“中超场均上座人数低于5000和1万人的俱乐部,年终联赛分红中分别扣除10%和5%。”为了避免损失,凑够上座率,一时间,各俱乐部纷纷组织员工看球,免费送票等。不知道多少球迷当时获得了该规定带来的好处。该赛季,多数球队通过努力满足了上座率的要求。不过,说到分红,2009年还有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就是管理层以某啤酒企业赞助的啤酒作为分红,每家俱乐部分得790件啤酒。那一年,大家的酒量恐怕都有所提升。

再往近了说,大家应该都更为了解了,“每队最多4名国脚”“每场比赛,20岁以下的上场球员不得少于两名”……诸如此类的决策不胜枚举。那么,这些引导性政策有哪一个是真正站在俱乐部的角度考虑的呢?有句话我们说了已不止一次,我们的足球缺的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只有出现能够为广大俱乐部真正着想,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制订相应规定的时候,投资人才能高高兴兴地玩儿下去,否则,诸如“百年俱乐部”之流,全部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