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读者在文章下的留言挺有代表性的,“经历这几个爆锤高估板块的交易日,该知道经理们持仓的稳健和从容了”。有句老话叫“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以董承非为代表的基金经理,经历过2008年上证6000点的大风大浪,长期业绩还一直处于头部位置,的确更有含金量,那市场中有哪些经历数次熊市,历史最大回撤较小,收益也不错的基金经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下跌才知道老将的香

光从节后表现来看,前期不怎么参与抱团的老牌基金经理,在这轮回调中的表现特别突出,举个例子,截至2月25日,曹名长管理的中欧价值发现,节后上涨5.73%,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净值基本持平,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则是下跌了6.18%左右。

董承非是怎么做到的?从他在1月份的交流纪要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第一,他对2021 年A股全年表现相对谨慎,认为基金抱团现象和2013、2015年一样,只是换了一个资产抱团而已。具体来看,董承非认为市场已经脱离基本面,进入资金正反馈过程,一方面,核心资产质地不错,但未来如何发展未知;另一方面,即使这些核心资产的质量不错,但按现在的估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会少可怜。现在对于前十重仓股做了比较多的调整,更加倾向有安全边际的股票。

第二,投资已经开始进入防守打法,宁愿少赚不愿多亏。董承非不轻易做择时,但他感觉今年又到了可以做择时的时候,其实从2020年的四季报中,我们可以发现兴全趋势投资的股票仓位已低于80%,而且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点可以在4月份的一季报中继续观察。

当然,董承非不仅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交流纪要中的观点也很符合我们认知里,董承非的投资理念和框架,往往是在熊市和震荡市,他的业绩会比较亮眼,而在牛市中则遵循“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原则,表现会稍差一些。

基金经理坚守自己的风格、拒绝抱团,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记得之前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广发高端制造、工银瑞信战略转型主题,在2020年四季度都做了比较大的调仓,基金经理把重仓股换成银行、保险、基建等低估值板块个股,所以错过了12月至1月初新能源板块加速冲顶的行情。

当时交流群里质疑这两位基金经理的声音也不少,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杜洋和郑澄然等是基本踩对了A股开年以来的行情。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选择长期业绩优秀,认可其投资方法,值得信任的基金经理,这样即使基金经理短期表现不及预期,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二、有哪些回撤小、收益好的基金老将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将在震荡市中的表现都好,比如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由于重选股不择时,历史上在成长风格占优的市场中表现较好,但是在牛转熊的回撤也比较大,那历史上有哪些基金经理在熊市控制回撤的能力比较好,同时收益也还不错的?

我们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做了筛选,选出基金经理在2015年6月股灾前任职,且已经结束建仓期的基金,同时经历2015年、2018年的两轮熊市后,期间两次最大回撤都排在同类基金的前1/3,最后按照2015年股灾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进行排名,排在前10位的基金如下表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1.2.26

从基金类型来看,筛选出来的基金中,没有一只股票型基金,这其实比较好理解,因为股票型基金有最低80%的股票仓位限制,在股灾中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这10只基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股债平衡型基金,比如国富中国收益、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号。这类基金使用股债平衡策略,股票仓位往往稳定在70%以下,所以抗跌能力比较强,历史控制回撤的能力也比较稳定,管理国富中国收益的徐荔蓉,我们在周一的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具体的投资风格,点此查看。

第二类是股票仓位比较灵活,在两轮股灾中择时比较准,轻仓躲过的基金,比如工银瑞信新财富、浦银安盛盛世精选,在2015年股灾期间基本都是空仓躲过,最大回撤不到10%,而在2018年的股票仓位大约只有30%,最大回撤仅为12%。

第三类是孙文龙、周蔚文、杨明、董承非、张靖这类基金经理,平时的股票仓位比较高,但通过调仓换股和资产配置,在股灾中的回撤也控制地比较好,另外这些基金由于长期保持高股票仓位,可以看到2015年股灾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保持在十只基金的前列。

总结一下,巴菲特说,潮水退去以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过去两年的公募抱团效应,可能让不少基民高估了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适度降低收益预期、均衡配置依然是2021年基金投资中重要的原则。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商学院”。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商学院,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