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是2016年上映的荒诞喜剧。

这部由开心麻花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电影,在5年前以1500万成本收获了1.72亿票房,在5年后依然保持着豆瓣8.3分的好评,至今仍被称为是“开心麻花的最强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驴得水》的剧情表面上十分简单,讲述了一群身处特殊时期的乡村教师,为了挪用公款而不断用新谎言掩饰旧谎言,最终闹出了一个又一个笑话。

但由于这是一部荒诞喜剧,在显而易见的故事情节里,观众可以通过导演埋下的伏笔找到很多藏在镜头后的线索,脑补出没拍出来的内容,并思考其中的蕴含的隐喻。

其中,楼主认为在《驴得水》里最能让人反复把玩的内容,莫过于任素汐饰演的张一曼到底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张一曼是个看似放荡的女子,生活观念非常开放。

故事伊始,她就通过高叉的旗袍、满口的黄段子和豪爽的性格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在其他人为了特派员的突击检查手足无措时,她却心心念念想着和铜匠亲密,二话不说就要“睡服”别人,让观众捧腹之余明显察觉出这不是个“简单”的角儿。

更让人诧异的是,在“睡服”了老裴和铜匠后,面对他们的真情告白,张一曼一点也不心动,反而出言不逊羞辱对方。

遇事漫不经心,一心只顾男女那点事;对爱情无感,只追求肉体上的愉悦。

为什么张一曼的个性会如此异于常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通过张一曼的嘴作出了说明,她在拒绝老裴表白时说:

自己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不想受管束”,所以才会选择来到人迹罕至的山村“放飞自己”

如此说来,张一曼似乎是个玩世不恭、戏弄感情的“渣女”无疑。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张一曼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很像“渣女”,但她仍然保留着恬静女子美好的一面。

她喜欢采摘鲜花点缀自己的房间,如此爱生活,根本不像是一个感情混乱之人。

她喜欢自己设计并裁剪衣服,如此贤惠,根本不像是一个玩世不恭之人。

她喜欢欣赏音乐,并有极高的艺术修养,根本不像是满脑子只有男女之事的风尘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疯了之后,她依然对美好的婚礼充满憧憬,可见她内心对爱情还是十分向往的。

所以不难看出,在张一曼成为“渣女”之前,必然经历了什么让她大受刺激的事情。

从老裴斥责张一曼的话里可以知道,张一曼跟随校长来乡村任职前,在城里犯了事无处容身,是校长可怜她才带她走的。

和她自己所说“为了自由而来”虽然不冲突,但一个是被迫一个是自愿,情况稍微有点不同。

而从张一曼各种反常的表现可以推断出,这件事有可能就是让她成为“渣女”的直接原因。

张一曼到底在城里犯了什么事,电影到最后都没有说明。

但在故事的结尾,随着一声枪响之后,张一曼的房间被专门设置了一段慢镜头。

通过观察房间里的摆设,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线索用于推测张一曼在成为乡村教师前的经历。

房间布置得很有少女气息,有一张两位女性身穿婚纱的画作放置在梳妆台上明显的位置,还有许多曼妙女子的写真海报贴在床头。

根据这两条线索,楼主认为可以对张一曼的往事提出两个假设:

其一、张一曼是蕾丝边,为了“报复”而堕落

梳妆台上这张显眼的同性婚纱画像可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张一曼是蕾丝边

在1942年那个战乱的年代,无论是谁,拥有这样的性取向都是注定不会被社会接受的。

张一曼身为知识分子本来有大好的前途,但因为与众不同的取向被曝光,所以遭到了周围人的排挤和取笑,一度成为了“边缘人”。

老校长怜悯她的遭遇又惜才,因此趁建设乡村学校的机会把张一曼带离城市,庇护了她。

可是张一曼被“流放”到乡下后,心态已大不如前,她一边用放荡的举止“报复”异性恋,一边过着虽然不被约束,但没有灵魂的日子,直到在《驴得水》的结尾里耗尽了对生活残存的美好渴望,举枪了结余生。

这个假设解释了为何张一曼明知铜匠有妻室,还要去“惊动爱情”,因为她是在用行动嘲笑异性恋,证明所谓的爱情也不过尔尔。

也解释了为何特派员在罗列众人的“污点”时,她会坦然说“我怎么了呢?”因为在她的心中,自己根本没做错,错的是不能接受自己取向的大环境。

但是,这个假设有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如果张一曼是个蕾丝边,她与铜匠第一次告别时为何要断发留情呢?

只是为了嘲笑异性恋的话,张一曼即使不把头发送给铜匠也已经达到了目的,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去给对方留下一个念想,为日后徒增麻烦。

看着铜匠拿着头发对张一曼唱情歌的画面,我甚至一度以为两人最终会突破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那个场景实在是太暧昧了。

为此,楼主结合了张一曼房间的其他元素,提出了第二个假设:

其二、张一曼渴望真爱,但情伤太深喜欢逃避现实

墙上张贴的曼妙女子海报,根据楼主考证分别来自于老电影《魂断蓝桥》和《女人们》。

这两部电影前者讲述了军官与芭蕾舞演员可歌可泣的动人爱情,后者讲述了女主如何从情敌手中夺回丈夫的搞笑经历。

楼主相信这两张海报出现在张一曼的房间并不是偶然,那么如果把这两部电影的剧情结合起来,会不会就是张一曼来乡村支教前的经历呢?

根据张一曼的艺术修养,楼主认为她在城里极有可能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定位和《魂断蓝桥》里费雯丽饰演的玛拉相似。

根据《魂断蓝桥》的剧情,她极有可能爱上了一个军官,两人甚至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但这个军官并没有罗伯特泰勒饰演的罗伊那么专情。

根据《女人们》的剧情,我猜想张一曼在举行婚礼的前夕发现了未婚夫和其他女子有染,性格刚烈的她选择当场撕破脸皮,导致婚礼举行不了。

但由于军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维护自己名声所以控制舆论倒打一耙,污蔑张一曼是个放荡的女人,让张一曼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在城里经历了这么一段失败的爱情后,张一曼心灰意冷并跟随校长逃离了这个伤心的都市。

她虽然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但心底依然向往一份真挚的感情,所以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心理:

当孑然一身时,她希望借助自己放荡的表现掩饰自己渴望爱情的脆弱内心;

当爱情触手可及时,过往的苦痛回忆又让她迫不及待地推开喜欢自己的人。

因此,无论是博古通今的裴魁山,还是淳朴善良的铜匠,都理解不了张一曼复杂又脆弱的内心,所以注定无法成为她的真命天子。

甚至在张一曼的刻意疏远下,两人都因爱生恨成为了伤害她的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相比起假设一完全“黑暗”的故事,楼主更偏向于张一曼在成为乡村教师前经历了假设二的悲惨故事,不过由于无论是舞台剧还是电影,《驴得水》的剧本并没有给出确实的答案。

所以,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下,哪怕是主演任素汐也不能完全确定张一曼这个角色发生在剧本之外的故事,这也导致了即使5年过去了,张一曼依然是《驴得水》里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角色。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5年过去了,《驴得水》里的张一曼依然是全片最大的迷”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