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从“平静生活的百姓”变战斗民族,15世纪的选择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车臣,大多数人第一印象都会说,哪里不太平,哪里的人儿很彪悍。

这也和最近数十年来,战斗不断有关!

前后两次的车臣战争,叶利钦和普京,先后对车臣动武,在耗费无数之后,获取高度自治的车臣共和国这一曾经一模一样的结果,让这个骁勇的民族终于消停了。

但,表面的消停背后,依旧暗流涌动,车臣人追求独立的浪潮,时有被唤起。

关于车臣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期。

那个时候的车臣人,在他们的祖地阿尔贡河边,建立了"大车臣"这个村庄。

随后经过不断繁衍生息,这大车臣村庄,成了部落的名字,进而成了车臣民族的名字。

谁也不是天生的战斗民族

车臣人意思何解?按照车臣语而言是纳赫乔人,言语释义为:平静生活的百姓。

谁也不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作为老百姓而言,平静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诉求。

这名字的寓意,也可说是车臣人最早的人居心态,我只是想安安稳稳有个家而已。

可惜的是,车臣人所在的高加索地区并不太平,作为贯穿里海黑海的战略要地,几乎等同于欧亚中心的地理位置,让车臣人所在的地方,从来不太平。

车臣既要遭遇无数强权冲击侵袭,又要在各种思潮文化洗礼下,选边战队。

车臣人平静地生活,就这样遭遇无数磨难。

公元13世纪,蒙古草原崛起了铁木真,蒙古骑兵横绝天,席卷亚欧大陆,让无数人臣服。

车臣人面对彪悍的蒙古人,选择离开了祖先定居的河岸,转而进入了山区,躲避强悍的蒙古。

但,真的躲得过去吗?

后续的14世纪末,车臣又遭遇了蒙古帝国的分支,帖木儿帝国蹂躏。

随后车臣人选择了臣服,直到15-16世纪,在俄国人崛起,进而打败了金帐汗国,将大汗的皇冠,当做自己加冕东欧霸主的战利品之后,车臣人才重又在合适的时候,迁移回平原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悍的蒙古

这躲避蒙古,及迁移回平原居住的举措,其实也有很多博弈的成分在内。

沙皇俄国崛起前三个多世纪,车臣人用行动践行了他们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你进我退,你强我闪。

深谙游击战规则的他们,顽强地在山区扎根繁衍,直到等到了一个他们认为的救世主出现, 随后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这个救世主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抉择就是信奉伊斯兰教。

15到17世纪,奥斯曼帝国横空出世,不断扩张,兵锋所向,一时无两。

几乎和基督教文明成分庭抗礼,犹有过之之势,跟随而来的就是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流传。

车臣人也在奥斯曼帝国兴起之后,选择了信奉伊斯兰教,成了奥斯曼帝国阵营的一部分。

可后续(18-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衰弱,让车臣人陷入了难堪的境地。

在一众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哥萨克人,信奉佛教的卡尔梅克人(蒙古后裔)周边,车臣人无疑是另类的存在。

选择什么道路,就要承受基于选择的代价。

强盛期的奥斯曼帝国,给了车臣足够的尊重。

车臣虽然弱小,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彪悍的民风,成了制衡沙俄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可靠盟友。

但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弱,还有影响力消退,让车臣人陷入了难堪甚至绝望的境地。

无数次俄土战争之后,强悍到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渐渐从高加索地区消退,也让车臣四面受敌。

经历数个世纪的征伐之后,俄罗斯帝国终于在189年,将车臣正式并入了俄国的版图。

并入俄国版图

车臣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再也不复存在。

面对如此境地,不甘心的车臣人,用自己被绿色武装的头脑,开启了反抗之路,他们在后续三十多年中不断追求独立,不断反抗,进而引发了多次暴乱,这一切都被毫不手软的沙皇俄国给镇压。

实事求是地说,在车臣人不断反叛的时候,沙皇俄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让俄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再也不是欧洲宪兵时代的俄国,而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农奴制帝国。

由此才有了1861年的沙皇俄国农奴制改革和后续俄国工业化的开启。

面对幡然醒悟的沙皇俄国,还有那不断武力打压的现状,渐渐强盛的沙皇俄国,让车臣人意识到,该消停了。

随后的岁月,车臣人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沙皇俄国新的危机爆发为止。

这危机就是1905年,日俄战争,看上去强大无比的俄国居然败给了东亚新崛起的小国日本。

这忽然的惨败,让车臣人欣喜,原来强大的帝国,如此不堪一击?

于是,他们又一次发动了暴动,只是这次结局依旧。

十月革命之后,车臣人明智的选择,站在了新生的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共和国之中,车臣也在1922年11月30日苏联成立之后,成了车臣自治州,后续甚至在斯大林力主下,跟印古什地区一起成立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新生的苏联,在后续经历数个五年计划,渐渐强盛,成了欧洲第一大工业国。

可二战的硝烟响起那一刻,眼见德军势大的部分车臣人,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们居然和德军谋求合作,希望能在德国获胜之后,获得车臣的独立。

这举措无疑激怒了斯大林,公元1944年,已然奠定二战胜局的苏联,立马报复了车臣的叛乱,整个车臣民族被迫强制迁移,38.7万车臣人被驱逐到哈萨克种棉花、西伯利亚挖矿,车臣自治共和国也消失了十多年。

车臣叛乱

后续还是赫鲁晓夫时代,为了强化和改善加盟共和国关系,在将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后,又决定恢复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车臣人才回到原本的栖息地。

这场全民流放,无疑让车臣人记忆犹新,而苏联身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也让车臣人不敢起任何异心。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前。

当苏联经济步步下行,局势变得割裂和动荡的时候,车臣人又出发了。

他们不断制造暴力事件,目标只有一个,独立建国。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车臣周边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相继宣布独立。

这一切,让车臣人看到了希望!

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也很快发出了独立宣言,但俄罗斯面对车臣的独立立场却非常强硬。

矛盾的滋生,让俄国开始又一次平定叛乱之举,1994年和1999年,前后两次的车臣战争,让车臣人又一次消停了。

基于恐怖主义行动,而取得的差异化优势,在2001年美国遭遇9.11后也失去了西方的支持。

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今日,车臣人,在小卡德罗夫带领下,安分无比。

但基于文化层面的分歧,依旧在安分的表象下藏着不少隐忧。

一直信奉东正教的俄国,面对一直排斥俄国文化的车臣,没有完成文化上的融合,就无法断绝车臣人想要追求独立的心,而这心何时最盛,那无疑是俄国国势衰微的时候。

日俄战争时,二战时,苏联解体时,车臣都在叛乱,反而是苏联国力强生的时候,他们安分无比。

这安分无比的背后,都有强人政治家的身影,两次车臣战争之后,车臣人过上了安稳日子,他们也名副其实地变成了:平静生活的百姓

但这一切平静,切实地说,都是被强人左右的,这强人就是普京与小卡德罗夫。

作为普京的小迷弟,小卡德罗夫被俄国媒体誉为军阀式强人,他对普京的忠诚毋庸置疑!

但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