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日,我阅读了《证券时报》的一篇报道文章,在深圳宝安经营一家通讯电子企业的胡女士向该报记者反映:“我做工厂十几年了,印象中没有这么涨过,不是一个品类涨,是大部分品类都在涨;不是涨3、5个点,而是10%、20%的涨。”

胡女士向记者反映的问题,就是我日前撰文所讲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中的重要问题,这种现象在次贷危机之后也曾出现过,当时由于全球性的QE纾困,流动性泛滥导致各类大宗商品激进上涨,原材料一天一个价,结果导致企业无法控制成本,生产经营陷入混乱,一些大中型企业被迫通过期货市场平衡风险,结果导致损失惨重,有的甚至令企业经营快速陷入困境,而一些囤积原材料的企业后期又因原材料价格大跌而严重损失,因此国内要接受历史教训。

当前这样的局面是国际货币超发、宏观经济预期增强、华尔街定价权与市场高度投机等几重因素形成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些困难的,从国内来讲,这需要管理层出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部分问题,可以适度调整宏观经济节奏与抑制市场投机,必要时可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为我国的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毕竟这样猛烈的价格上涨会严重冲击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同时还会放大国内系统性风险,而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华尔街也是有目的地打中国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应积极应对。

次贷危机中的通胀现象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留下了诸多后遗症,如房地产泡沫问题、地方债问题、产能过剩问题、A股泡沫破裂等等,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的长期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还拖累了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因此在这一轮的大宗商品牛市中,我国应提前应对,以避免负面问题的不断传导。

我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相比美国处于弱势地位,但并非没有手段,中国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就需要我国的宏观经济战略适当配合,同时中国的企业也要抱团,要敢于将成本因素向销售价格转移,将通胀因素向发达国家传导,这样可以倒逼美欧的货币政策掉头。

如果成本端大幅飙升,销售价格还在压价出口,出口企业不仅薄利甚至还会形成亏损,赚回来的美元还存在贬值风险,这样的生产经营等于亏钱为美国等打工。预计大宗商品的持续上涨对国内企业经营与出口有明显的影响,再加上国内人工成本的上行,这等于倒逼国内的一些行业退出市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打击较大。

因此我们看到国际货币的超量供给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是全方位的,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从资产泡沫到定价机制,都次第地进入紊乱节奏之中,虽然市场的高度投机能够在中短期刺激一下经济,但是从长期来看则会造成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脱节,物价的持续上涨会令消费不断递减,这会给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危害。

事实上美国的持续QE就是一个破局之旅,将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紊乱,这虽然有利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战略,但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严重的威胁,因此中国应根据国际市场的变量适度调整经济战略,积极协助我国企业渡过难关,否则随着时限的拉长,对我国实体经济将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