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稍微有点长,3000多字,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耐下性子认真看完,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两天在翻看我跟踪关注的基金,发现,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基金经理的基金减仓了,他就是董承非的兴全趋势。

从基金的资产配置来看,其目前的仓位已由2020年6月30日的89.92%下降到2020年底的79.63%,下降了1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择时,但是,随着市场不断上涨,资深老将董承非显然感受到了一丝风险。

并且,他还在基金的年报中指出:

尽管如此,基民却是热度不减,随着净值不断上涨,基民的规模也呈不断扩大之势。

在我们整理的基金投资课程里,我建议刚入市的基民,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文中,我指出了基民赔钱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高位追涨;一是频繁交易(短持)。

“高位追涨”是人性,越是上涨,越是有更多资金往里冲,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身边的赚钱效应的带动下,开始买入基金。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基民的加仓方式呈现出“倒三角”的方式,即:涨得越高,买得越多。这样的买入方式是基民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举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按照净值越高越加仓的方式,投了四笔。成本合计是14000,此时,持有金额是16000,共赚了2000块钱。

那么,这2000块钱是怎么赚呢?

第一笔,净值从1到1.6,份额1000,赚了600

第二笔,净值从1.2到1.6,份额2000,赚了800

第三笔,净值从1.4到1.6,份额3000,赚了600

如果一旦转头下跌,会怎么样呢?

我们假设,该只基金从1.6下跌到1.4,那么,份额是10000,此时基金的持有金额为14000,下跌了2000元。一把就把之前赚的都跌完了。

为什么?

因为上涨是从低基数往上涨,下跌时的基数却是16000。就好像从100元,跌到50元,下跌了50%,可从50元涨到100元却需要翻倍才可以,因为基数不同。

实际上,上涨是风险的不断积聚,下跌是风险的释放,而不是相反。这种理念希望关注我的小伙伴能够建立起来。

近期,有个基金业的大新闻又上了热搜,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暂停申购,同日,易方达还发布了中小盘分红的公告,分红方案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9元。

这个动作至少透露出以下信号: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张坤很难在当下的市场中找到在他能力圈范围内的性价比高的投资品种,因为,资金涌入,如果没有建仓,持有大量现金就会摊薄基金的持仓收益。

因此,他选择了闭门谢客,同时还进行了分红,这也相当于给基金做了个止盈的操作。

而随着最近白酒股的不断下挫,对于张坤,近期也是质疑声不断,有些基民的发言,可以说是相当难听。

随手截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些评论至少看出以下几点:

一、部分散户的功利心较重。涨了就夸,跌了就骂。

二、部分散户对于其买入的基金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于未来可能的风险没有正确预期。

对于基民如何买基金,张坤本人其实给过三点建议,他建议投资人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洽?

第二,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

第三,我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

就我个人而言,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来分析一只基金。

定量方面:

一、基金的历史业绩。

业绩情况,和同类同期的基金对比情况。看净值曲线,净值是否不断创新高。

二、业绩的稳定情况。

这一点,我主要看净值不断创新高所经历的时间,管理过程中对回撤的控制如何。如果回撤太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创新高,持有体验差,也可能拿不住。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控制回撤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择时。绝大部分基金经理是不择时的,或者说不做大幅度择时。从这次张坤被“围殴”的事件,我们也可以侧面看出,由于排名、舆论的压力,在择时这块,基金经理其实是非常被动的。

试想,在一个不断上涨的趋势中,基金经理如果突然择时,降低仓位,导致基金业绩跑输同类,那么他将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大家都跌还好,大家都涨得好好的,就你另类,去做择时,导致跑输,会立刻导致基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和赎回。

下跌趋势中同理。

与基金经理不喜欢择时相应的,基民却很喜欢择时,且一般都是错误择时,短期择时。即:净值越上涨,风险越集聚,买得越多。

此时,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如果基金经理降低仓位,就会导致大量资金闲置。

以老将朱少醒为例,他基本是完全放弃择时的。而始终保持9成以上仓位势必导致其历史回撤较大。以下是成立时间差不多的富国天惠和兴全趋势的风险指标对比图:

二是行业均衡

行业的配置涉及到能力圈的问题,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圈选股。随着经验和阅历的沉淀,可能不断扩大能力圈。

一般来说,历经了多次牛熊的老将倾向于行业均衡。单个行业占比太大,势必加大基金净值的波动。从易方达中小盘这几天的净值波动也能看出来。

但是,正如张坤所言,在买该只基金之前,你就应该了解其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再看看自己的理念是否与之相匹配。

而不是一下跌就开骂。

说实话,如果是白酒抱团瓦解,这才哪儿跟哪儿。有人要问了,抱团瓦解了吗?这种事,谁也无法预测,只有事后看才知道。

三是个股均衡。

这个主要看指标:前十大持仓的集中度。集中度较低的基金利于回撤的控制,但是集中和分散,永远见仁见智。

大咖段永平就曾经说过,“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因此,能揽瓷器活的基金经理集中持股有利于提高收益,如果确定性不高,那就应该通过分散来降低回撤。

定性方面,就是要通过基金经理的访谈、直播或者公开路演以及基金合同中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看法等内容,来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与自己的投资三观是否一致,与其持仓是否匹配。他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

前两天看到的对于张坤的各种围攻,说实话,还挺感慨的。忘了某位投资大神说过,投资中要知道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投资中那些不变的东西。

而不变的东西有哪些呢?

一、人性的贪婪、恐惧、急功近利(短视)是投资中永远不变的东西。稳定情绪、正确认识市场先生,都是在教我们要正确认识市场的波动,克服人性的弱点。

二、坚持价值投资,永远是长期活在市场的不二选择!

而逆向投资,还有近几年有人提出的价值投机(识别价值,等到趋势形成,在右侧介入,被认为可以避免逆向过程不断下跌的煎熬),这些都只是表象,其背后更深刻的原理其实是价值投资,也即:从一个长时间的维度,去投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

逆向投资只是表象,背后原理是价值投资

这一点是昨晚我和另一个博主在散步聊天时说到的。

今天听喜马拉雅,段永平的语录,刚好也有相同的认知。

问:除了网易这一次极其成功的逆向投资外,您后续为何更多的“求稳”于茅台、苹果? 段永平:我从来没认为我投网易是逆向投资,我投苹果或茅台也不是为求稳。我投资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在我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找长期回报较高的公司去持有。

而价值投资者常常表现出来是逆向投资,例如,巴菲特在2008年的大危机中用桶接那些便宜的股票。例如,2018年我们的大举买入。

为什么强调逆向是表象,背后是价值投资?

因为,这几天,我看到有一些基民开始高举逆向的旗帜,大胆介入白酒板块。而这种逆向就是为了逆向而逆向?

这又怎么理解呢?一句话解释就是:一切不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逆向,就属于“为了逆向而逆向”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基本面已经烂掉的公司,疯狂下跌,这时候你来抄底,并谓之“我这是在逆向投资”;

还有一种就是已经存在明显估值泡沫的情况下,稍有回调,你便开始买入,谓之“逆向”。

第一种主要针对股民,而第二种则是新手基民常犯的错误。

因此,在这里,我也郑重地提醒那些,在刚回调就加仓那些前期涨幅巨大,抱团严重板块的小伙伴,这种逆向,可不算价值投资。倒是有点飞蛾扑火的感觉。

既然说到价值投资就不得不提“估值”,这两年,基金抱团严重,消费尤其是白酒,新能源车等板块拼命涨,估值早就过了高估期,进入泡泡期,伴随而来,又是很多的“估值无用论”。

关于估值,我比较认同这八个字“估值为底,情绪为顶”。底有支撑,情绪却难以量化。

关于估值,我最近看了一篇好文章,分享给大家。陈嘉禾的:《市场为什么总对我们说“估值不重要”》,百度搜索即可。

看完以后,相信你对估值会有新的认识。

人们都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真心祝愿大家每一个认知,都use other’s money,赚自己的钱,而不是每一个认知都要靠钱买来。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