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泰囧上映,拿下十二亿票房,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创造了破十亿的票房神话。这一针仿佛打活了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起,内地的电影市场记录快速的、不断的被刷新。当年破十亿的票房神话,时至今日,只能算是高票房的入门水平。用韩寒的话讲,他家卖菜的亲戚都想着投资电影做理财。电影市场热,跨界来分一杯羹的人就越来越多。

2015年,演员出身的陈思诚导演了第一部《唐人街探案》,收获8.23亿票房。尝到甜头后,2017年夏天,第二部开机,陈思诚开始着手打造一个中国的系列宇宙,这部电影最后拿到了三十三亿票房。次年,还只是小有名气的贾玲,在参加喜剧和综艺节目的同时,筹备着一个电影项目,名叫《你好,李焕英》。

2021年春节,内地的电影市场已经相当蓬勃,各地又号召原地过年,春节档就成了万众瞩目的战场。这块战场里衣着最鲜亮,身姿最卓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陈思诚搁置了一年的《唐人街探案三》。春节档前,多数人都认为“唐探三”会以不可阻挡的姿态打破一众记录,成为必然的春节档冠军。

这时候,那部普普通通的家庭喜剧片《你好,李焕英》出现了。上映十四天,截至目前,四十四亿票房,后来居上,超越“唐探三”,成了春节档冠军。根据目前的口碑、排片来看,这个名次几乎是坐稳了。

贾玲、张小斐,两大女主创,一炮而红。紧接着的,是关于电影、关于贾玲、关于张小斐的潮水一样的争议。

人们喜欢仰望,但不喜欢仰望曾经站在身边的人。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的精神世界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质朴、纯净。国营厂区里的年轻工人们穿着蓝灰色的衣服, 女孩扎着麻花辫,男人穿着解放鞋,笑容灿烂地走在工厂地路上。

新的世界还没有彻底向这群年轻人们敞开,但许多事情、情感,已经长成萌芽,悄然酝酿。

1982年春天,湖北襄阳宜城市,东方化工厂的播音员贾文田请朋友们吃了一把喜糖。他的妻子,厂区里有名的排球队员,李焕英,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贾文田给女儿取名“贾俞玲”,因为他和妻子都很喜欢《庐山恋》里的演员张瑜。那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爱情片,甚至有一瞬间的接吻镜头。这种出格的画面,让年轻的人们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那是八十年代初,贾文田和李焕英的青春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年后,小小的贾俞玲长成了家喻户晓的贾玲。

贾玲成长在国人价值观发生快速变化的年代。太多人面对未知机会时,显露出未经沉淀的亢奋。新的思潮像是毒药,老人们开始被迫地接受时代变化,年轻人们迫切地想着“去南方挣大钱”。

贾玲和他们不一样,她不想做生意,反而对电视上的节目感兴趣。夏天拿着冰棍,冬天捧着烤红薯,看着电视上的相声演员说学逗唱,看着电视剧里的爱恨情仇,开始幻想起自己未来的人生。

李焕英是个温柔的母亲,为了满足她的梦想,送她去武汉艺校学习。贾玲一路顺风顺水的长大,是沉默的母亲替她挡下了所有的风雨。李焕英总是抱怨:你就没让我高兴过一天。李焕英离开的二十年后,贾玲在电影屏幕上笑着说:我就是想让你高高兴兴的。

李焕英听不到了。

2000年,贾玲追求起自己的梦想,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失败。母亲李焕英安慰她:考不上就再考,你这么棒。2001年,贾玲在母亲的鼓励下再次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同时报考了戏剧表演和相声表演两个专业,结果双双中榜。

母亲李焕英接到学校的电话,因为口音的原因,阴差阳错的给贾玲选择了相声专业,贾玲气得不行。好在老师是春晚上那个老是“想死你们啦”的冯巩,最后还是接受了。

二,

2001年夏天,贾玲踏上了北京之路。

在北京的日子不好过。贾玲心态好,能吃苦,在北京很快挣到了一点钱。挣到钱,贾玲第一时间给母亲李焕英买了一件她喜欢的绿色皮衣。寄回老家后,母亲联系她,说尺寸不对,给寄回了北京。

身在北京的贾玲十九岁,一切顺遂,日子虽苦,但充满希望。母亲李焕英寄回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贾玲又在中戏宿舍楼接到了姐夫的电话:妈没了。贾玲去了北京几个月后,李焕英从一辆装谷草的翻斗车上摔下来,离开得突然。

十九岁的贾玲买了最快的火车票赶回襄阳。火车要开十五个小时,贾玲挂念着母亲,心急如焚。她向车厢里的人们下跪,哭着求他们:我妈快不行了,能不能借我用下手机,我给家里打个电话。

她站在车厢中间,人们看了一眼这个哭泣崩溃的年轻姑娘,然后把头扭向别处。贾玲跪在火车上,人群嘈杂,她沉默,突然像什么都听不到,世界一片寂静。火车也沉默,一路开向南方。

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了。贾玲没有见到最后一面。母亲李焕英的名字,从此成了贾玲人生中的一块伤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去世后,贾玲更加的努力,想证明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看看,自己也能让她高兴。2003年,贾玲获得《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的相声一等奖。大学毕业后,贾玲选择留在北京闯荡。后来的一次采访里,贾玲说:

“其实当年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有三个选择。一个是留在北京,一个是姐姐在湖北给我找了个公务员工作,还有一个就是当时我男朋友跟我说可以跟他走。但是我放弃了另外两个,选择了自己的梦想。”

毕业后,贾玲住在潮湿的出租屋里。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她或许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李焕英,想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可一抬头是满是污迹的地下室墙壁。

因为突然失去了母亲,贾玲对父亲格外的好,经常打长途回去,一打就是很久。在电话里,贾玲叙述的北京,空气香甜,阳光明媚。电话这头,贾玲住在阴暗的出租屋里,“狗进来都得竖着尾巴摇”。贾玲想念母亲,努力的想出人头地。

三,

后来贾玲四处寻找演出机会,参加相声比赛,也拿过一些奖。可是因为女性身份,毕业后的贾玲找不到相声的表演机会,于是只能到处打工。后来在老师冯巩的帮助下,事业才逐渐有了些机会。

2010年春晚,贾玲搭档白凯南,表演了春晚历史上首个男女搭配的相声节目《大话捧逗》。她给父亲贾文田打电话,说:记得看电视。演完节目后,贾玲觉得很悲伤。因为她都可以上春晚了,李焕英却看不到了。

2012年,贾玲已经上过了两次春晚,两次元宵晚会,也上过了当时“明星认证”的《快乐大本营》。相声走上了正途,贾玲却突然迷茫了。她在台上努力的逗人笑,还不如白凯南做做鬼脸的效果好。于是贾玲开始寻求转型,从相声转变为小品。

也是这一年,贾玲遇到了张小斐。

这个比贾玲小了四岁的姑娘,那时候也混的不好。北影毕业,却只能在一些影视剧里演三四线的配角,有时接不到演出,还要去想办法接主持人的活维持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小斐被贾玲拉去帮忙助演一个小品,演完后,贾玲被张小斐吸引住了,两人从此成了朋友。

张小斐家境不算贫寒,但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小时候,父母送她去学各种女孩流行学的兴趣班,也是那些日子,让张小斐建立起了扎实的基本功。

十一岁那年,张小斐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业学习,训练生活很苦,张小斐在北京举目无亲,只能一个人承受下这些。四年后,张小斐成功成为了中国武警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工作后,张小斐又发现自己对于表演的兴趣似乎更大,于是报名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并且一次就成功考上。

北影宿舍里,有几个后来的名人。杨幂、袁姗姗、焦俊艳,都是张小斐的室友。后来杨幂出演了《宫》,袁姗姗出演了《宫2》,两人都成了流量小花。杨幂在后来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内地女演员里流量最多的几人之一。

张小斐依然默默无闻。

一次节目里,张小斐说,以前演戏挣不到钱,那时候在北京只能叫生存,不能叫生活。

遇到贾玲时,贾玲正在转型。一次排练小品缺人,贾玲拉来本是来帮忙的张小斐。演完以后,贾玲问她:跟我演喜剧你愿意不?

张小斐说:好啊。

两人在北京的岁月,从这时才绑在一起,逐渐走上上坡路。

四,

后来的贾玲火起来了。不是因为小品,也不是因为相声,而是因为《百变大咖秀》。机遇来了,贾玲也抓得住。小有名气后,贾玲参加起各种综艺节目,在电视上混了个脸熟。后来参加的《欢乐喜剧人》,让贾玲真正留下了名字。那一季节目里,张小斐全程担任助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贾玲在北京成立了大碗娱乐,签下的第一个艺人,就是张小斐。第一季《欢乐喜剧人》后,贾玲也推荐张小斐带队再去参加。两人的微博互动很多,贾玲也是不留余力地捧张小斐。那时候她对张小斐说:你离成为我的偶像就差一部片子了。

这部片子,在五年后,被贾玲亲手打造出来了。

2017年,贾玲参加了《喜剧总动员》第二季。那一季里,贾玲把成立大碗娱乐后排练的第一个作品搬上了舞台,名字叫《你好,李焕英》,这个小品,让许多人对贾玲的印象重构,也被人叫做贾玲的封神之作。

两年后,电影《你好,李焕英》项目启动。定女主角李焕英的角色时,张小斐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人选,因为有投资方,演员不是贾玲一个人说了算,但她依然力荐张小斐。后来在选择的环节上,所有人都发现,张小斐的情感、外貌、演技上,都是最合适的。于是敲定了张小斐为李焕英的扮演者。

作为贾玲的闺蜜,张小斐最能感受到贾玲这部献给母亲的作品里的细微情绪。作为演员,张小斐有种难得的天然、舒适的感觉,无论是长相还是演技,都适合这样一个温柔母亲的角色。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你好,李焕英》上映。

春节档的话题原本被《唐人街探案三》和《刺杀小说家》占据大头,一周后,凭借口碑逆袭,成为黑马的《你好,李焕英》一路高歌猛进。截至目前,已经又四十四亿票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春节档冠军,并且排在中国票房榜前五。

贾玲导演处女座,大获成功。主演张小斐,摇身一变,成了四十亿票房大女主,微博下每天都有人叫她“妈”。这对喜剧界的金牌姐妹花,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了。

张小斐红起来,曾经的争议也开始浮现了。例如袁姗姗曾经嘲讽她睡觉打呼噜;某位制片人曾经羞辱张小斐的脸不正常。这些事终将会随着互联网的记忆消失,但从前的日子不会。

贾玲或许依然会在某些夜晚想起母亲李焕英,即使她再也看不到,可贾玲依然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张小斐也不会忘记那些在北京穷得吃不起饭的日子。

对于贾玲和张小斐而言,这次成功的程度一定也是没有想到的。贾玲为了纪念母亲,张小斐为了朋友和工作。但也正是两人这样的态度和靠谱的业务能力,才能误打误撞的,成就新的票房神话——一部打破无数记录的家庭喜剧,在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品。

站在今天回首两人的北京岁月,看到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她们今天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娱乐圈浪潮滚滚,浮浮沉沉,惟有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