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洋军阀中,“大帅”张作霖出身最低,却擅长把握时机,为人不仅机变灵活、耐心沉稳,而且知人善用。这些领导特质,无疑令他成为北洋时期叱咤风云、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

撰 文 |施 杨

责 编 | 施 杨

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这一时期史称 “北洋政府时代”。17年间,北洋政府更迭了七位元首,只有张作霖是以绿林响马的身份接受招安。

从体格上看,张作霖身材瘦小,文质彬彬。相貌上,张作霖北人南相,活脱脱一个书生模样,并无草莽之气,但他却成就了民国史上的一段传奇。

张作霖出身最低,却擅长把握时机。为人不仅机变灵活、耐心沉稳,而且知人善用、管理有方,这些领导特质,无疑令他成为北洋时期叱咤风云、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其执掌东三省军政大权数十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造就了当地的经济“腾飞”……“东北王”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见的“投机者”

张作霖字雨亭,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奉天海城,家境赤贫。8岁时,父亲因赌博被仇家杀害,家境更加窘困,全家遂逃荒至广宁县,为人做工度日。13岁时的张作霖十分好学,当时有位名叫杨景镇的私塾先生,多次看到张作霖在窗外偷偷听课,于是免费提供其书籍和纸笔,并让他随班就读。

自小的文化浸染,令长大成人后的张作霖虽投身绿林,却少了一层“匪气”。张作霖有着中国大官僚中佼佼者的独有气度,看起来温和贵气,与人们想象中粗犷的军阀形象南辕北辙。

日本近代思想家德富苏峰曾于1917年访问中国时拜会张作霖。在他所著的《中国漫游记》一书中写道:“奉天督军张作霖面孔微黄,身材瘦削,长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他谈话中很少直视我,而是常常透过眼角横着看过来。他说话声音不高,但是眼神湛然,言谈抑扬顿挫。他的表情略显僵硬,但思想十分敏锐,轻易便抓到问题的关键,且很有机变之才。”

确实,“机变之才”是张作霖一生能够扶摇直上的核心,也是其个人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令其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寻求突破,并在清军、北洋军、革命党、沙俄、日军等多方势力间游刃有余地周旋,这一切,靠的就是他对局面的洞察和预判,以及灵活机动的应对策略。

史料记载,庚子年中,东北因沙俄入侵而陷入兵荒马乱,张作霖乱中寻机,乘势拉起一支队伍,由此崭露头角。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张作霖善断局势,前期虽为俄军服务,却依然能在后期与日军携手对战沙俄,左右逢源,自己的队伍也不断扩大。国民党将领王铁汉曾这样评价张作霖:“处于日俄两帝国交迫之中,但未曾订过丧权辱国条约。在国家混乱的政局中,创出二分天下有其半的局面。”

后来,盛京将军曾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转而成为朝廷官方的巡防营统领。1908年,在剿匪中表现突出的张作霖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调到辽宁西北部去清剿白音大赉、陶克陶胡等蒙古叛匪。白音大赉精于骑射,出没无常,扰害边疆数年之久,张作霖受任后,身先士卒,经一年多的苦战,将白音大赉击毙,并追击陶克陶胡八百里,解除危害东北边疆多年的蒙患。

1917至1926年期间,张作霖统辖奉天军政,先后五次发兵关内,当时舆论盛传张作霖野心勃勃,要学袁世凯称帝,建立“大辽帝国”。对此,张作霖嗤之以鼻:“世界的潮流也不看一看,现在世界政治的趋势,还允许由共和变为君主吗?说我要复辟,那是报纸在放屁!”

可见,张作霖看明白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更顾及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的现实。此时的张作霖,也许不一定真正地理解民主政治制度的内涵,但他却承认这一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并利用这一点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

张作霖虽然“机变”,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北大教授梁和均在回忆录中说:“张作霖对日本既亲仇不一,日本对张作霖亦怒悦并交。张对日本,不乏友谊,但想让他出卖国家,如日韩合并一样,他是绝不能忍受的。满蒙分离运动之失败亦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杀害,最大的原因是其已成为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最大障碍,而导火索是“满蒙五路建筑权”。日军要求在东北及内蒙古修造五条铁路,张作霖不答应。因为随着铁路一起延伸的,将是日本的治外法权,如果铁路建成,东北将被完全肢解。

有一则轶事更能体现张作霖的性情。一次,张作霖应邀出席日军酒会并题字。他写了一个神勇的“虎”字,之后署名“张作霖手黑”。秘书小声提醒:“黑字下面少了个土。”张作霖两眼一瞪:“你懂个屁!谁不知道黑字下面加个土念墨?我这是写给日本人的,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

沉稳的“东北王”

不可否认,在张作霖统治时期,东北三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这除了客观上东北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外,也与张作霖及其“领导班子”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密切相关。

实际上,张作霖“马上”取天下的本领一流,“下马”治天下的能力也很优秀。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养兵需要财税”的道理,拿出了作为一名军阀难得的“耐心”。张作霖在执掌军政大权后为安定民生,选拔人才,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逐步解决财政问题,以沉稳的管理手段,达成了数十年东北地区的经济“腾飞”,并以此为后盾,极大强化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北洋政府时期的奉天

张作霖于1916年4月就任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6月6日,段祺瑞政府发布命令,改“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而张作霖也就成了奉天督军兼任省长,军政大权尽在掌握,为其成为东北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张作霖就任之初,却面临着一个乱摊子。特别是财政方面,“金融日紧益觉难支,外款输入百计压迫”,一些奸商乘机渔利,更加重了金融市场的混乱。

面对乱局,张作霖果断任用在金融与民生治理方面颇有经验的王永江与刘尚清等人,着手对奉天的财税加以整顿。比如,当时市面上钞票种类繁多,出现恶意挤兑。奉天兴业银行的经理刘鸣岐私下勾结几家钱号收购现小洋,再行倒卖。张作霖为制止挤兑风潮,果断出手,借刘鸣岐的脑袋,杀鸡儆猴。

此外,张作霖发布训令,宣布奉天货币以大洋为本位,并与日本商业会议所交涉,最终达成协议,约定“奉天六行号发行的小洋票,以大银元、日本金票、正金钞票和卢布换之,但卢布一种,非经兑换者同意,不得强行搭付。”同时还商定每日兑现以8万元为限,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挤兑风潮的恶性蔓延。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东三省财政状况逐渐好转。其中以奉天省最为突出,王永江实行“节约除弊,岁入渐由三千万元增至五千万元”。奉天省在1918至1921年间,出现了“人民生活比较充裕”,“经济比较稳定”的局面。其实,张作霖对经济的治理,一直抱着很大的决心。如今,人们多赞誉王永江等人理财有方,但若无张作霖的支持,再好的财税方针也无法执行。

财政有了盈余后,钱往何处用?张作霖与他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将全部税收充当军费,而是“利用此充足之财政,集中精力振兴实业、发展教育、澄清吏治、扩大交通、鼓励屯垦,以固根本而图发展。”

张作霖也曾说:“凡国家若想富强,哪有不注重教育与实业,而能成功的呢?”于是,1924年1月,张作霖召集东三省军政官员讨论经济发展计划,决定三省联合集资2000万元,一年内,开办10个官办工厂,20个采矿企业。同时期又成立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铁路交通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内的商业往来和对外贸易。从1903年到1930年的28年中,中国其他地区对外贸易额增加了3倍,而东北则增加30倍。若以人均贸易额对比,当时的东北是中国其他地区的3倍。在1921至1931年间,东北自建的锦朝、大通、开丰等10条铁路,营业里程共计1521.7公里,占1931年东北铁路营业里程的25%,占全中国铁路总长度的10%以上。

北洋时期的著名政客梁士诒曾评价:“张虽一介武夫,而十余年撑持东北,苦心孤诣,功绩实不容没,若张死,东北之局坏矣。”

识人的“张大帅”

“有雄才”是“少帅”张学良对父亲张作霖最核心的评价。其中的关键点,是指张作霖识人,肚量大,善于收服人心。这是历尽艰难从社会底层爬上高位者必备的品质,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具备这个领导者的“天赋”。

奉系军阀吴俊升曾蔑视张作霖,两人数次兵戎相见,但最后吴俊升还是选择臣服,乖乖躲到张作霖的羽翼下,坐稳黑龙江督军之位。原黑龙江督军朱庆澜,被张作霖设计,硬生生拉下马,但因朱庆澜为官清廉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张作霖委任他为哈尔滨特别区行政长官,人尽其才。早年曾与张作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汤玉麟,一度不满张作霖重用王永江,拉队伍叛逃。后因在外郁郁不得志,又蒙面遮羞复归张营,张作霖对他照样信任不疑。

冯德麟是张作霖崛起时期的对手,同时也是位“领兵高手”。冯是秀才出身,远比张作霖“高贵”,在绿林时,冯德麟已拥众数千,非张的小打小闹可比拟。而受招安后,冯的地位也一度在张作霖之上。

奉系军队

凭借征讨蒙匪之功,在徐世昌的提拔下,张作霖得以与冯德麟同为巡防营统领。后来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事败入狱,张作霖为之缓颊,四处奔走,协调官职,堪称仁至义尽。而冯德麟最忠心的部下张海鹏,曾处处与张作霖作对,后来也被委任为师长,用之不疑。

近代外交家顾维钧曾说:“虽然张作霖没有受过正统教育,但统御部下却有他的一套。张宗昌是他的部下,看见他是磕头的。张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服从得很。老帅对于部下,晓得他们的脾气。他自己不要钱,对部下手头很宽。”

张作霖“控人”很有手腕,管理张学良也有一套心得。像张学良这种二代子弟,吃喝玩乐惯了,让他上进求学,殊为不易。起初,张学良想先混混军校再去日本留学,为的是逃离父亲的控制。可张作霖想都没想就说:“你别去,去了也读不下来,回头给我丢脸。”言下之意是张学良做事没长性,什么都半途而废,不如老老实实当个花花公子。张学良当时就来劲了,非进军校不可,而且还要考第一名。多年后,张学良在自述中承认,自己进东北讲武堂,确实是父亲张作霖用激将法的结果。

张学良与蒋介石

张作霖最为推崇的人是袁世凯,认为只有袁的能力与智力足以统一军阀割据的中国,可惜误于群小,忽起帝制运动,中道而殂。对段祺瑞,张作霖认为:“他虽有刚愎之性,但用人不疑,对人诚实,不用权术,故门生故旧人才众多,无一不乐为之用。”同时,张作霖看不起黎元洪:“碌碌庸才,靠了一时运气做了总统,还要乱出主意,但凡有点能力又何致府院不和。”北洋高官曹汝霖曾评价:“别看张作霖没什么高深的文化,但识人精准,一针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