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国家层面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并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进行专项整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在耕地保护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举措。

2021年春节返乡调查发现,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村庄常住人口减少,部分自然村空心化非常严重,大部分农民选择在“人气”较为旺盛一些的自然村建房,农民集中居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这些“人气”较为旺盛的自然村新建住宅面临存量宅基地不足的难题,部分农民选择在自己承包的耕地(部分甚至是基本农田)上建房,或购买同村其他农民的承包地建房,使得一些优质的良田被违规占用建房,给耕地保护带来新的压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如何创新机制调动耕地产权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耕地所有权主体处于一种虚置状态,依靠耕地所有权主体来保护耕地显得较为乏力。因此,如何提高承包者即农民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对耕地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农民进行奖励。同时,严厉打击违规占用耕地和买卖耕地建房的行为,尤其是对买卖耕地建房的双方进行严加惩处。

其次,开展农村全域土地整治,规划农民集中建房点。在严厉打击农民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全域土地整治,规划农民集中建房点,完善农民集中建房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农民新建住宅时进入集中建房点建房,并对进入集中建房点建房的农民进行物质奖励。

最后,构建农民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举报奖励机制。目前乡镇规划部门人员力量有限,完全依靠乡镇规划执法部门实时监管农民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难度较大。因此,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让群众来斗群众,建议各地设立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举报农民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民群众。唯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形成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摘选,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