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协“中性名”的想法是从几年前开始的,那时要求俱乐部“中性名”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但在露出风之后,无论是球迷还是球员乃至于球队方面大都是反对为主,然而到了2021年的今年,中超俱乐部“中性名”政策仍然正式强制执行了!很快,这种不让赞助企业冠名的“中性名”政策就取得了“奇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泰达集团和苏宁集团自身在目前都比较困难,一个是早就被维持一支中超俱乐部的高额费弄得疲惫不堪,一个是自身资金链断裂对于运营球队有些力不从心。但实际上,这两家集团稍微咬咬牙还是可以继续挺下去维持球队的,然而足协今年强制要求“中性名”政策,以及足协各种朝令夕改的方针,是压倒泰达和苏宁的最后一根稻草!用球迷的话来说:老子掏了钱,却不让老子冠名,当老子是傻子啊,老子不陪你玩了还不行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中超联赛的泡沫比较大,所谓的正版球衣、球队周边、球迷会员费等等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原本还有个门票收入,这两年因为疫情连门票收入也没了,也就是说大部分中超球队的赞助商其实都是赔本赚吆喝而已罢了!如今足协强制的“中性名”政策,连赞助商“赚吆喝”的路也给堵死了,如此一来,对于赞助商而言,就根本没有再继续投资俱乐部的意义了!可以说,足协的“中性名”政策,把赞助商对足球投资的唯一热情都扑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数年前“中性名”设想刚提出来时,就有人猜测此举是为了针对某俱乐部,因为当时某俱乐部号称亚洲第一俱乐部,上至亚冠下至中超,冠军拿了无数,这让某些人又气又恨,于是有针对性地搞出来个“中性名”的想法。当然,这是个无法证实的阴谋论而已,但足协换了陈戌源为主的领导班子后,却是坚定的把“中性名”政策给贯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性名”政策后,最受争议的就是上海上港改名成“上海海港”了,由于陈戌源担任足协主席之前是上海上港俱乐部老总,而上海上港又能成功改名为“上海海港”,这无疑是寒了所有人的心,所以“朝中无人”的泰达和苏宁如今选择退出也就不奇怪了。最后用球迷们的评论结束此文吧:随着泰达和苏宁的退出,上海海港争冠路上的对手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