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赏: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四月,当时词人在润州赈济灾民,已经近半年没有回家与妻子团聚,于是作此词以寄情怀。此词托为思妇怀念远人,其实是写自己的不归之感,运笔缠绵哀怨,可见夫妻情深。

上片写分别已久,仍然不见离人归家。起首三句是对以前离别情景的回忆:“去年相送,余杭门外”点出时间和地点;“飞雪似杨花”,把人带入一种迷离、惆怅的氛围之中,为下文埋下伏笔。随后三句写现今思妇对亲人的思念。“飞雪似杨花”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而今已是“杨花似雪”,而亲人还是未归,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一片今昔对比,用语巧妙,飞雪和杨花的互比更是难得的妙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片写夜里女主人公对月思人的孤单、苦闷。“对酒”两句,由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中化出,既写主人公寂寞难挨的情态,又显词人旷达豪迈的襟怀。最后三句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如一幅幽美的画卷,让人沉醉。燕子尚且成双,怎奈人却形单影只,这是一处对比,暗示自己的寂寞。另外,“姮娥”与妻子又是一个类比,暗示自己的相思之苦。这几句感情真挚,手法高妙,感人肺腑。

本词以物写人,融情于景,新奇别致,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