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说起来如果只计算主食,全国其实基本是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生活中的细节,国内许多省份的大米都是来自于外省,例如“东北大米”便在许多地方都很畅销。而在浙江,大家似乎想选择自己省份的机会都没有,在超市里根本看不到属于浙江的大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虽说国内整体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全国人口,但各省内部的情况又不相同,浙江恰恰就是一个口粮自给自足率非常低的省份。根据统计,靠浙江自身其实只能养活省内36%的人口,和广东基本相当。浙江36%的粮食自给率,在国内其实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作为邻居的江苏,在苏北平原的加持下,数据达到了134%之多,相当于还有不少的余粮可以供给给其他的省份。

按理说,浙江古代农业是比较发达的,毕竟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与苏北平原是当时粮食的主要供给地区,但为什么如今浙江与江苏的差距会这么大呢?首要原因便是浙江的耕地减少,从宋代之后,浙江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平原少,耕地少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了。在明清时期的时候,浙江更是成为了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浙江的工商业蓬勃发展,到清代之后,浙江已经形成了上千个商业市镇,而这些市镇所占用的便是耕地。同时因为这些商业市镇的影响,周边的农民也放弃种植粮食,改为种植更加赚钱的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于是这个时候的谚语就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天下粮仓变成了两湖平原,而浙江则在到处买米的路上越走越远,一直影响至今。

不论是耕地的减少还是浙江的农民更青睐种植经济作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浙江的工商业发展,各位读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