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是鸡排饭

2.18日,卫健委在答复《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时表示,东北地区将探索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虽然在2.21号的时候,卫健委出来说自己的意思并不是字面意思,但是具体是个什么意思也没有说清楚...

但有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结合前段时间比较火热的延迟退休的话题,这个时候提到放开生育,对应的就是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少子老龄化。

而少子老龄化也不仅仅是东北一个地方的问题,事实上,全国都在面临着这个问题,只不过东北更加突出一点....

持续下滑的出生人口和两代婴儿潮的老龄化

早在2月初的时候,公安部统计的2020年新生儿约为1003.5万人

2019年公安部统计的新生儿数量为1179万,同年4月公布最终出生人口1465万人

那按照这个统计的误差来计算,2020年全年的新生儿数量大概1248万人的样子。

我们来看一下1949年至今的出生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每年的新生人口来看,从数量级上说,已经快要跌到1961年的最低点,而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emmm....

从出生人口的图上来看,建国以来呢,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次是1949-1959年,第二次是1963-1972年左右。第三次婴儿潮就是1980-1990,也就是80后。并且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导致此次婴儿潮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前一次。

并且从90年往后,能很明显的看到1990-2000年整体的新生人口走了还比较陡峭的下降通道。从2500万就直接降到了1500万。

而这个下降通道呢,就带来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个是整体的老龄化,另一个是适龄生育女性基数的降低。

前者是目前将要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后者则决定了新生儿的持续下滑趋势,也就是图中很明显的17年之后的断崖式下跌趋势。

我们先看老龄化,由于90年后,整体新生人口的下降叠加前两次婴儿潮,这就把我们快速地推向了老龄化国家。

第一次婴儿潮大概是在2014 - 2024年达到65岁,第二次也是最大的那次婴儿潮将在2028年-2037年达到65岁。

按照一般标准来看,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就意味着已经迈入了深度老龄化。从发展趋势来看,2033年左右,我们就将迈入深度老龄化,而2028年的时候,当第二批婴儿潮达到65岁之后,我们将迈入65岁以上人口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少子老龄化的趋势将愈演愈烈。

从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看,2019年的出生率为10.48‰,死亡率为7.14‰,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可能不用到2038年,少子老龄化就会带来比较可怕的人口负增长现象...

少子老龄化呢,和我们更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养老金的问题了...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有机会单独讲述一下关于养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下滑趋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段逆转,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适龄生育女性基数的降低

我们再看一下新生人口的趋势图。最近的一次婴儿潮是1980 - 1990年左右,我们按照30岁作为最晚适龄生育年龄来计算的话,也就是最晚到2010 - 2020年,将会有一个比较小的新生儿高峰出来。

但是事实上,由于计划生育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婴儿潮并没有出现。整体的出生人口只是勉强稳住了底部。

直到2016年,全面二胎的开放,这才在当年出现了一个小的反弹

但是由于85年左右的大哥大姐们已经31岁了,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就算特别想要二胎,也已经过了最佳生育时间,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从2017年开始,度过了第一年二胎的刺激后,整体的出生人口就开始断崖式的下跌。

而这个断崖下跌,就是因为1990-2000年整体出生人口都处于一个较大的下降通道中,这导致这20年的适龄生育女性数量也是一个跳水式的俯冲。

毕竟90年出生的小伙伴,到了2020年也就30岁了....也是过了适龄的生育年龄了....再晚点就算想生也可能力不从心了....

那按照这个逻辑的话,直到2030年的新增人口也将不乐观。可能要到900万新生人口才能止跌企稳....

说到二胎政策...这里说几句其他的...

1980年在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初期是把政策时间定为了30年,也就是如果按照计划,2010年将会放开生育。

本来如果在2010年放开的话,这个时候正好赶上80后这一代婴儿潮的适龄生育,说不定是有机会把这个曲线往上拉一拉的....

但反正拖着拖着就拖到了2016年。在政策开放之后,专家预测:2018年将达到出生人口峰值,大概是2188万人,然后实际上呢,2018年当年出生人口只有1500万,比预测足足少了600万...

不谈了...反正就这么回事....说多了号要没了...

说回正题...除了适龄这个因素之外,另一个导致出生人口持续下滑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内卷...

并且,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出生人口下滑加剧内卷,然后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严重的出生人口下滑

人口下滑反而加剧了内卷

首先内卷导致出生人口下滑这个逻辑大家肯定不陌生,

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高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高房价、高教育成本以及高医疗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想想生孩子后的开支,真的令人头大...

这个大家都有共识,就不说了...

今天想说的呢,是另外一个反过来的逻辑:出生人口的下滑反而加剧了内卷的程度。

也就是说,整体形成了一个循环:在如今的经济衰退周期内,内卷造成了出生人口下滑,而出生人口下滑又加剧了内卷程度,如果没有外力去打破,那这个死循环将无限的周而复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内卷的定义上来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1990年后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年轻劳动力持续下降,那岂不是说未来竞争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竞争变少了,那内卷就降低了。

但其实吧,没有这么简单...

竞争人群确实是变少了,但是同样的,我们仅仅只分析需求端,就可以推导出以下的链路:

人口下滑 - 市场需求降低 - 消费减少,新兴产业逐渐萎缩 、投资降低 - 整体经济增速下滑 - 被迫放水拉动需求 - 掌握更多生产资料(包括货币)的富人寻求保值,推动金融资产升值 - 生存资料价格越来越贵 - 内卷加剧

我们把GDP增速和人口出生率放在同一张图表上来看,能更清晰的看出人口下滑对GDP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情况,一个成年人,在20岁的时候就大概需要出去工作,开始自己的社会赚钱之旅,于是我们把出生率数据后延20年,以便更方便的比对GDP和出生率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20年延后出生率的走势基本和GDP的增速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1978年-200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30年,除了制度改革和经济上行周期以外,靠的就是1960-1970年高出生率带来的大量适龄劳动人口。

但是,快乐,啪的一下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出生人口和预想的一样持续下滑,再叠加现在羸弱的经济环境,那么整体的GDP增量走势也会非常的不乐观。甚至可能会引起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情...

比如,1960-2015年日本“煤都”夕张市人口从10.8万人萎缩至8843人,65岁以上老年人1980-2015年从9.1%升至48.6%,2006年财政破产。

相对应的,由于经济下滑,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就会时不时的放个水,释放点流动性啦。

我们以无风险利率代表:国内十年期国债作为举例,一般来说呢,国债利率上行,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经济处于复苏周期,国债利率下行,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期,需要钱来推动经济....

从图上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整体国债收益率走了一个比较大的下行通道,并且,几乎每年都会有国债收益率的比较低点出现。

而这些低点,恰巧对应的是大中城市价格涨幅高点。

而贫富差距呢...就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放水中,跟随者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而逐渐的扩大。

富人可以把货币变成生产资料,从而变得更富,穷人只能守着货币贬值,变得更穷....望着水涨船高的刚需资产,只能长叹一声为何不能早生20年....

阶级固化严重,基本丧失了阶级流动性,从而导致某几个阶层里面竞争贼激烈。

再叠加经济下滑所带来的产业衰退,使得单位密度的人数量可能还增加了....最终导致愈发内卷,内卷的如卷心菜一般...

破局点在哪里?

那这个死循环,应该靠什么来打破呢?

从刚刚的逻辑来说,整个局的破局点有两个:

1.是在政策上全面扶持生育,扶持的意思就是要比鼓励还要更深度一点,毕竟鼓励来,鼓励去...没有实际好处,依然打不破不愿生孩子的这个观念。

并且可能这个时间点越早越好,看看日本....

2.期待新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革命将能带来新的需求以及重塑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这个如果真的发生了的话,那就是从根本上干掉了下滑的经济趋势....不过这个基本就是想想,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站在了那个拐点之上。

说到这个,这几天在看各位大佬持仓报告的时候,很明显能感觉到一个趋势,就是创新赛道的比重是在持续提高的,且不说去年的基金女皇ARK只投创新赛道,就连万年求稳巴老师,都开始买生物医药了....

短期内来看,破不了局的情况下,只能先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改变不了时代就只能顺应时代,没有增量,就从存量中挖掘增量需求....

对于个人来说呢,有以下几个建议:

1.趁早开始规划养老...少子老龄化的结果不仅仅是自己会变老,而且是钱包跟着一起变老....按照目前这个养老金的收支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基本是跑不了了,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2.趁早开始投资理财....往小了说是跑赢通胀,往大了说就是要稳住自己的阶层。

3.仔细地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一下,看看是不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告诉你,其实你是一个富二代这个真相....

剩下的就不多说了...关于养老和投资理财的,就后面写文章再细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