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关于如何识别、分析、拆解需求的文章,想到两年前我也写过一篇。

尤其是关于需求的识别和分析,特意提炼了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 2 点,这里再分享下。

虽然过去了两年,但如今看当时的一些总结和思考,还是具备普遍适用性的。

01产品需求不一定是你看到听到的

在说产品需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用户需求,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用户需求表达的是外在的“想要”(Want),产品需求满足的是内在的“诉求”(Need)。

说实话,我觉得英文在这两个词的区分表达上还是比较贴切且到位的。

I want a lot of money because I need love.

I want that job because I need survive.

“想要”(Want)是用户外在表达出来的,而“诉求”(Need)是用户内在的心理预期。产品需求满足的是用户的内在诉求,这是根本。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看几个例子。

首先是买彩票,很多人乐此不疲去研究彩票,这是他们的外在表现。而他们的内在诉求是什么呢?是获取巨额财富,是为了财务自由。

而买彩票只是一种解决方案,如果你告诉买彩票的人,西郊的山上有金矿,那他可能就会上山去挖矿,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并且对应的都是同一个内在诉求,即获取巨额财富实现财务自由。

其次是一个产品上的例子,微信之前上线了朋友圈一个月可见的设置,相比于之前三天可见和半年可见,增加了一个新的时间范围。

在这个设计里,用户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说,“不想让别人看我的朋友圈”,但是,他们内在的诉求又会默默表达,“其实有些内容还是想让别人看”。

所以,用户对朋友圈可见范围的内在诉求是“更小压力去发”,而不是“限制别人看”。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内在诉求,才有了“可见范围”这个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刀切的“对所有人屏蔽朋友圈”。

产品需求是满足用户内在诉求的解决方案,对标用户的“Need”,而不是外在表现的“Want”。

02 分析需求时不要凭直觉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明确了什么是产品需求,产品需求是满足用户内在诉求的解决方案,对标用户的“Need”。

接下来,就聊聊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需求是结合用户表达的外在欲望、内在的核心诉求以及可用成本的综合评估。

基于这个定论,我整理了一句话,可以作为需求分析的一个评估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句话里,“谁”指的就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需要明确用户画像;“问题”对应的是前文提到的需求,而“方法”就是我们基于需求提供的产品方案。

我们为谁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在反问我们自己,作为产品经理,你在为哪类人服务,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你设计了一个什么产品方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需求(问题)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针对用户(谁)和产品方案(方法)进行细化分析了。

用户分析,我们可以从用户身份和用户特征两个角度出发,用户是什么人群,年龄、性别、地区等都是构建用户画像的基本素材。

目标用户有什么样的特征,比如性别特征、职业特征、文化特征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群体用户。

其次是需求场景。 说白了,就是用户是在什么环境和状态下来使用我们的产品。

比如音乐类产品的使用场景可能是路上,也可能是安静的家里。导航产品的使用场景可能是车上导航或者在室内查路线。

最后就是目标,需求对应的目标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用户价值,一个是商业价值。

用户价值是从体验和效率两方面来衡量的,一个需求能改善现有体验,那就能提升用户价值,能提高使用效率,也能提升用户价值。

如何衡量体验是否有提升呢,可以用新体验减去旧体验的方式,例如针对某个体验改进,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新旧体验相减得到的用户投诉率,如果为正,说明用户价值有提升。

而效率则可以通过用户完成某一任务的平均时长来衡量,例如在电商产品中,用新旧总平均成交转化时长的差值来衡量提单效率是否有提升。

商业价值就比较直观了,关乎于成本和利润,互联网传统的商业化方式包括了广告、游戏、会员等。

分析需求要讲方法,不要凭直觉。通过直觉分析出来的需求结果,往往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此外,现在用得比较多的 kano 模型也是一种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的基础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ano 模型则是在产品指标确立的基础上,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区分处理,通过了解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建立产品需求分析优先级。

利用 Kano 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排序,能够快速找出提高产品用户满意度的切入点,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优化。

最后,给你们推荐一个详细拆解 kano 模型用法以及针对不同阶段产品的北极星指标制定方法的学习素材,免费的。

课程是由前爱奇艺产品总监高玮老师主讲,我之前听过,干货还是挺多的。

包括制定北极星指标的6大标准、如何根据阶段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北极星指标、Kano 模型的 5 类用户需求属性、以及如何利用 Kano 进行需求排序等。

此外,开课吧的同学制作了一份产品知识地图, 里面包含的知识点以及对于技能和能力的梳理比较系统,特别适合产品经理作为自身能力体系查漏补缺的手册。

获取这份地图高清版以及报名免费分享的直接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添加助理后回复「地图」,他们的工作人员会发送给你。

·················唐韧出品·················

安可时刻

有读者问我,说性格非常内向的人是否适合做产品经理?他说自己性格内向,觉得做得好累。

在我看来,性格内向与否跟做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说有,那最多就是沟通表达以及与外界发生交互的方式不同。

只要形成了自己有效的与外界交互的方式,其实我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合做用户型产品。

今天,与59205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