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朋友“峰峰”的提问:

奶爸,请问如何培养一套成熟的思维模型?或者说您觉得所谓的思维模型,真的对现实里的工作,生活,学习,有帮助吗?

我看过很多有关思维模型的书和文章,总觉得当时读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用起来的时候就发现不知道如何着手,好像没法实践。

我不禁怀疑我们真的需要死磕思维模型吗?

我思考问题总感觉比较模糊,似乎不能深入思考,思考很浅层,说不上自己有什么具体问题,但总感觉自己有问题,而认识的一些大佬,他们说话和和思考问题都井井有条,措辞精确,似乎能一眼就发现问题。

我很好奇这两者是思考深度或层次上的差距,还是思维模型上的差距,望奶爸不吝赐教,谢谢。

奶老师答:

思考问题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是粗化式思考,

第二层是具象式思考,

第三层是抽象式思考。

绝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层。

比如有人会这么说:我觉得我自己有问题,我的人生有问题。

具体问题在哪?你追问一句。

他答不上来,只能给你一个宏大的,模糊的,高度简略的一句回答:

我太内向了,什么都做不好,

我做什么都畏畏缩缩,想改变自己又很难行动,

我发现自己做事之前考虑得太多了,效率低下。

如果你刨根问底继续问,那具体是哪些内向,哪些事做不好,什么事情效率太低。

他就说不出来了,或者最多给你举几个零碎的例子。

这个就是典型的习惯了粗化式思考的人,想什么东西都是大大咧咧的,不放心上。

这种人工作也是如此,一听就会,一做就错,错了也不明白错在哪,为什么会错。

经过训练和成长后,第二层的人不会用粗化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思考问题,他甚至不会对人下判断和印象,而是对事情进行细分来进行思考。

比如内向,他想的不是给自己贴个标签,而是这种思考:

1,喜欢社交还是讨厌社交,

2,恐惧破冰陌生人,是否需要学习破冰的技巧,

3,擅长公众表达还是日常沟通,

4,是否有必须练习辩论说理技巧。

再比如说觉得自己畏畏缩缩的,想改变自己又很难,他的思考逻辑不是这个,而是:

1,我到底是对什么事畏畏缩缩的,对哪些事不畏畏缩缩?

2,令我感到畏缩的事情,有哪些是人生必备的,绕不开的,哪些则无足轻重,

3,在这些绕不开的事情里,有没有办法可以攻克,

4,如何找到方法,自我训练。

再比如发现自己做事之前考虑得太多了,效率低下,他的思考逻辑是:

1,做哪些事容易思虑太多,为什么,

2,这些事情分门别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有哪些方法,

3,怎么找到这些方法,以后可以做好,

4,如果真的做不好,那后果是什么,

5,后果是否严重,能否承担,做好心理准备。

这个就叫具象化思维。

至于最后一层,第三层的高超技巧,与其说它是一种思维,不如说它是一种话术,营销手段。

它把一切复杂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论达成,都抽象简化为一句话,一句口号。

然后去忽悠第一种粗放型思维的SB们,去骗他们钱,割他们韭菜,收他们智商税。

比如对内向者,他可能会抽象为一句话,你这是ftj人格,ftj人格有哪些人格特点呢123,

比如对畏惧者,他可能会抽象为一句话,你需要回归母体,增强回路,回归母体这个是怎么回事呢1234,

比如对焦虑者,他可能会抽象成一句话,你只需要抓住第一性原理,就什么也不用怕了,第一性原理是怎么回事呢123,

如果你的平时的思维方式停留在第一层,那就是韭菜,没主见,容易被忽悠,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什么你都觉得有道理,都喜欢自我代入。

如果你平时的思维方式是第二层,那恭喜你,开始进入「聪明人」的领域,慢慢会变的越来越聪明。

如果你进入了第三层,那么这辈子要么是个富豪,要么是个祸害。

富豪就是二三层兼具,

祸害就是只会第三层,不会第二层,所以忽悠人擅长,拍马屁擅长,但是做实事,不行。

所谓的工作思维,大致就是这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