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俄罗斯品牌的身影,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国内制造业欠发达导致的。但其中也有例外,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俄罗斯的军工产品确是顶尖的足以和美国媲美的存在,毕竟曾经的苏联可是中国军工的导师,而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先进武器的来源地,以空军为例,在歼10之前,中国战机基本都是仿自俄制战机或是俄制战机的自主升级产品(歼5-米格17、歼6-米格19、歼7-米格21、歼11-苏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10,我国航空工业崛起的起点

时至今日,纵然我国歼20隐身战机早已先一步俄罗斯苏57服役,但依然有很多人确信,俄制战机在技术上依然领先我国,俄罗斯最大的问题只是缺钱,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俄罗斯就能研制出比歼20更先进的战机(不可否认,资金是俄罗斯军工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就此认定有钱就有技术显然是片面且无知的,俄罗斯除了缺钱,在很多技术领域都已落后)

今天的俄罗斯航空工业问题早已不是有钱就能拿出技术那么简单,由于长期的缺乏投入和国内工业的衰退,在很多技术领域俄罗斯已经落后很多,虽然俄罗斯在战机研发领域依然具备很强的综合实力,苏57、苏35也依然是具备世界领先水准的战机,但如今的俄制战机却很难称得上顶尖。

与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战斗机领域的快速崛起,以歼20为标志,这个曾经俄罗斯的小徒弟从曾经完全进口俄制战机到模仿仿制到自主改进再到如今的完全自主。现在的中国战机无论是技术还是可靠性都完成了对曾经的老师俄罗斯的超越。在部分领域我国甚至已经超过俄罗斯5-10年。

战斗机之眼:相控阵雷达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了第一批苏27战机,对于当时还以歼6为主力、歼7、歼8还十分稀少的中国空军来说,苏27仿佛是来自“天顶星的科技”,不过相较于同时代的西方战机,苏27在雷达方面显得十分落后,其装备的依然是第二代战斗机使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重量接近一吨,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仅有100公里。而美国同时代的F15装备的APG63雷达则是一款平板缝隙雷达在重量不到N001雷达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性能却高了百分之三十,并且在多目标跟踪和抗干扰能力上都要弱得多。但即便如此,N001雷达对于我国来说也依然是十分先进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27的倒卡神器

米格35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弱鸡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实现巨大飞跃,歼10、歼11、歼20甚至专供出口的枭龙都已经配备了世界最顶尖水平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在中国战机AESA雷达全面铺开今天,俄罗斯却依然难觅踪影,苏30还是苏35装备的都是PESA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米格35装备了Zhuk-A / AM的新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不过其160KM的探测距离只能能说一般)不客气的说在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我国领先俄罗斯十年,并且这个差距未来还会加大。

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我军已经全面铺开

战斗机之矛:机载武器

很多人在讨论一款战斗机的性能都将关注点放在了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比拼,战斗机机动性能、隐身性能、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探测距离,但却忽略了机载武器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缺少资金无力开展新装备的研发,只能在老装备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目前俄罗斯战机装备的主力导弹莫过于大名鼎鼎R-77,但这是一款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的“老家伙”,主要性能已经逐渐落后。近年俄罗斯在R-77基础上又推出了为苏57研制的K-77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93公里,但和我国最新研发的射程超过250公里的PL-15差距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77虽强,但已廉颇老矣

战斗机的盔甲:隐身

俄罗斯五代机苏57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论,做工工艺、雷达性能都广受批评,但最被诟病的莫过于隐身性能,很多人讥讽苏57只是一架4.75代战机,因为其隐身性能与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数量级的差距,据推测,美国的F-22和中国的歼20正面迎头RCS都在0.01平方米这个级别,而俄罗斯的苏57正面迎头RCS却达到了0.4平方米,因此很多人认为苏57根本不能算五代机,只能算苏27的终极改进型。

糟糕的隐身性能

俄罗斯人显然知道隐身是苏57最大短板,为此在第二架量产苏57战机上我们看到了俄罗斯人为苏57加装了进气口雷达波屏蔽罩,这样的亡羊补牢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受制于苏57本身的基础设计,无论未来如何改进,其隐身性能也很难与歼20媲美。

加装屏蔽罩

苏57隐身设计的乏力凸显了俄罗斯在隐身技术领域储备的不足,在隐身战机设计领域美国无疑是最顶尖的,而我国则紧随其后,俄罗斯在这方面甚至不如欧洲,在苏57之前,俄罗斯几乎没有设计隐身战机的经验,其推出的几款五代战机验证机米格1·44、苏47都没有进行任何隐身设计。而在苏57之后,俄罗斯研发的隐身战机 也就有大型无人机“猎人”,相较于苏57,其隐身设计有了明显进步,但其机身表面依然布满各类天线大大影响了实际隐身效果,相较而言我国的“利剑”无论是在性能还是隐身设计上都要领先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艺粗糙

鲜明对比

今天的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我们依然还在加速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