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科院2013年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分析,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失业率高达30.5%。看到这组数据,作为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大学生,我颇有感触,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上了大学,才发现真正的差距

读书的时候,满心欢喜地认为,只要闯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美好的未来就在招手,其实不然,但你来到大城市读大学,你才会慢慢地发现自己与这个城市有些格格不入,发现与来自城市的同学的差距。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未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少报过兴趣班,培养过一两个兴趣爱好,我是80后,可以说读书的时候,除了学校发的书籍,我连本课外书几乎都没有,更不要说上兴趣班了。

当然,现在农村的孩子有所改观,但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那么,等孩子升入大学后,就会发现自己似乎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看到来自城市里的同学能歌善舞,都有一两项技能在手,这种自卑感油然而生。

不仅如此,来自农村孩子的眼界、视野,格局、人际交往能力,乃至穿衣打扮,都远不及来自城市里的孩子,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农村大学生生活在底层,感觉自己无法真正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不免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感到迷茫,自卑感越发强烈。

毕业后,差距越拉越大

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这里指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会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容易得多,混得好更容易,为什么呢?

因为来自城市里的孩子有资本,这种资本不仅包括从小生活在城市里所积累下的见识、视野、格局、人际交往能力,还包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资助,这种资助包括多个方面。

我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在北京打拼的日子非常辛苦,这种辛苦不是来自身体,年轻吃点苦不算什么,而是精神上的。我去北京的时候,只带了1500元(2005年),房租每个月300元,水电费交通费饭费,一个月算下来最少也要七八百元。

为了省钱,我和同学合租了一间只有七八平米的民房,位于海淀的马连洼(现在已经拆迁),自己做饭吃,房间里除了灯泡和手机充电器,没有任何用电的设备,即便如此,一个月也要500、600元的花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去北京,要去网吧里投简历,买件像样的衣服和鞋子,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1500元,用不了两个月就见底了,那时只想着找一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去选择这份工作适不适合我,参加工作一年多,都不敢轻易换工作,因为每个月的开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如果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可以从家里获得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持,如果在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可以不用为没地方住、没地方吃饭发愁,可以安心地挑选工作。

这导致了农村大学生裹足不前、畏首畏尾的结果,当然这与自身的格局、眼界有关。

农村大学生比未上大学的活得更难

经过几年的打拼,如果在城市里还没有立足,不少农村大学生就会陷入两难境地,是留在城市继续飘着,还是回老家?

如果留在城市,买房结婚的压力巨大,几乎不可能实现。回农村来,首先要承受的是闲言碎语,每年年关盘问你的工作、收入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已经让年关难过了,现在夹着尾巴回来,你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了吗?

如果你还顶着“我是大学生”的光环,你比那些未上大学的活得还难,因为你的面子会让你放不下架子,高不成低不就,加上没有社会资源,没有背景,你可能连找个工作都难,别说好工作了。

相比之下,那些未上大学、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同学,肯吃苦、任劳任怨,加上在农村打拼多年,比你的社会经验更多,比你更有渠道赚钱,所以过得比未上大学的同学差是很正常的。

混得差,会让人生很迷茫,不知所措,当初那么努力地学习,一心想着考上大学就会飞黄腾达,现在混得还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好,内心肯定会不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一定要摆正心态,肯吃苦,敢于突破自己,活得好也并非不可能,千万不要放弃自己,机会只留给努力拼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