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渤海鸟近亲正在捕食昆虫。

史前动物怎样生活?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单单研究它们的饮食就已经颇具挑战性。近日,一项发表在《地球科学前沿》杂志上的新论文称,研究者在研究一种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史前鸟类时,在其胃中发现了石英晶体。这一发现引发了更多疑问。

“这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奇特的软组织保存方式。”芝加哥野外博物馆的爬行动物化石副馆长Jingmai O'Connor说,“分析胃内容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鸟类的饮食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本次重点研究的鸟类化石属于反鸟亚纲的渤海鸟(Bohaiornis guoi)。“它们是白垩纪鸟类中较早的一个分支,生活在大约1.2亿年前。”O'Connor说,“这些鸟类仍保留着牙齿和爪子,但体型很小,跟鸽子差不多大,因此看起来并不可怕。”

考古学家们在中国东北部的热河生物群沉积物中发现了数千个反鸟亚纲鸟类化石,但并未从中发现任何食物痕迹。

很多现生鸟类具有一种被称为砂囊的器官——胃的一个厚实且充满肌肉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消化食物。这些鸟类会吞下小石子,让石子进入砂囊中成为胃石,帮助研磨食物。此外,还有一些猎食性鸟类会吞入小石子来帮助消化道排出物质,这些小石子被称为“rangle”。

“有时候你需要区分哪些是胃里的石头,哪些是鸟类砂囊中的胃石。”O'Connor说。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反鸟亚纲的鸟类拥有胃石,但2015年曾有一项研究指出,一种渤海鸟的胃里有石子,其作用与“rangle”相同。

对此,O'Connor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文章中的石头照片看起来并不符合胃石特征。胃石一般由不同种类的石头组成,其形状和颜色会有些许不同;而照片中的石头基本相似,甚至与化石骨骼本身雷同。此外,这些石头的形状和组合似乎也不对——它们太圆太分散。因此,O'Connor和同事开始将这些化石与取自其它鸟类和恐龙的胃石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这些曾被称为‘胃石’的样本是玉髓晶体,”O'Connor说,“玉髓是生长在沉积岩中的石英晶体。热河生物群中没发现任何证据表明这一点,但化石记录中有大量证据表明,玉髓晶体会在蛤壳中形成,有时也会取代构成化石骨骼的矿物。”

如果这些玉髓是用来帮助消化的,那么它们的数量不符。科学文献表明,鸟类吞下的“rangle”约占其体重的3%,由于渤海鸟约300克,石子应重达9克。

O‘Connor说:“我们无法提取整个样本并计算出它的重量,但刘淑敏(音译,论文第一作者)很聪明,她发现重3克的玉髓已经远大于渤海鸟胃中的玉髓了。”

综合证据表明,渤海鸟的胃中没有用来研磨食物或帮助清理肠胃的石子,或者至少,这一渤海鸟标本中不存在胃石。

O'Connor补充道:“如果早白垩世的反鸟亚纲鸟类确实使用了胃石,那么成千上万的化石中都没有发现这些小石子,这真是太奇怪了。”

O‘Connor还指出,虽然热河反鸟亚纲鸟类的胃内容物证据稀缺,但科学家们曾在一只来自西班牙的反鸟亚纲鸟类化石的胃里发现淡水贝类。

不过,渤海鸟到底吃什么?反鸟亚纲鸟类的胃里为何少有食物残留?这些问题依旧是待解之谜。

原创编译:橘子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地球科学前沿》

期刊编号:2296-6463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2/210219083848.ht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