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装影视剧中有两件神器——尚方宝剑与免死金牌。一个自带上斩昏君,下斩的“光环”,影视剧中的主角携带尚方宝剑登场,还会说出那句经典的台词:尚方宝剑在此谁敢造次!接下来的场面就是无论是何种奸佞、王公贵族,皆要伏在地上瑟瑟发抖。另一个免死金牌,持有者相当于有了多条命,可以为自己挡住死刑,当然免死金牌获得的方式也不容易,需要为国家或者统治者做出卓越贡献,才有机会获得此项宝物。尚方宝剑与免死金牌,一个是可略过常规审判程序,可就地斩杀犯罪官员的利器,一个是具有刑事豁免死刑,保全性命的皇授金牌,可谓是互相对立的皇家版矛与盾。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手持尚方宝剑的人,可以诛杀一个拥有免死金牌的人吗?

谗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尚方宝剑最早诞生的时代

影视剧毕竟带有浓重的娱乐色彩,本着严谨的史学态度,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研究一下,尚方宝剑与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吗?首先来看尚方宝剑,它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皇权的化身,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凡事与皇帝扯上关系,性质就不一般了,尚方宝剑与凡品剑的制造地也是不同的,尚方宝剑是古代皇家御用制造厂产出,拥有着无比尊贵的身份,算是古代的剑中王者。当然在御用造剑厂的工人也不是凡人,例如《后汉书》就曾有记载:“中常侍蔡伦加位尚方令,监作剑即尚方剑。”改良造纸术的“大明星”蔡伦,在研究造纸术的同时,也在造剑厂工作过,当时蔡伦造出的剑,名叫“尚方斩马剑”,根据汉代出土的实物来看,这是一种长约104cm,重900克的锋利宝剑,从名字也能看出,拥有可斩马的能力,用来杀人自然也是利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斩杀奸佞功能的由来

尚方斩马剑本来是皇室使用的斩马武器,为何会成为后世奸佞最怕的夺命剑呢?这还要从赵飞燕的老公,汉成帝刘骜开始讲起。刘骜是一个不太靠谱的皇帝,他沉迷声色荒废政事,在位期间干过很多荒唐事,同时也使得朝堂上奸臣用事为祸四方。刘骜曾经将自己的巨贪老师张禹,任命为宰相,为人刚硬的槐里令朱云,跳出来要与张禹“对线”。《汉书》记载:“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朱云请求刘骜赐予尚方斩马剑,用来诛杀佞臣。朱云竟然敢杀皇帝的老师,此举惹怒了刘骜,反而将朱云捉拿下狱准备处死。最后多亏朱云的好友左将军辛庆忌的极力争取,才保住了朱云的一条性命。从西汉一朝起,尚方宝剑就开始带上了斩奸臣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具有除奸功能的时代

不过在汉代尚方宝剑最初的作用,还是作为授予官员的赏赐宝物,《后汉书》有记载:“前吴汉发兵时,件王遗宠以礼必剑”,能看出西汉有御赐件将佩剑的传统。尚方宝剑真正具有斩杀奸臣的作用,还要等到北宋时期。赵匡胤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建立北宋王朝,由于刚刚建国,各方面的局势还都不太稳定,需要赵匡胤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于是他就用赐剑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利赋予到几个“代言人”身上。《武经备要》记载凡有大将领兵出征,赵匡胤不在前线,无法及时处理军务之时,都会赐给大将一把尚方宝剑,可对违抗军纪的官员可先斩后奏,但是这个专杀权利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武经总要》记载说只有副将以下的官员犯了罪,才可以用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更高级别的件员,就不受尚方宝剑的制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对尚方宝剑做出详细规定

到了明代关于尚方宝剑的作用,与限制就更多了。首先不能越级别杀人,也就是说巡抚、总兵这些大员,是不能用尚方宝剑斩杀的,其次是不能越界使用,《明史》记载尚方宝剑的持有者,只能在自己的职务之内使用,而不能管自己职务之外的事,如果随便用尚方宝剑杀人,会受到皇帝的严厉制裁,搞不好还会搭上性命。另外明代的尚方宝剑也有“保质期”,在出征之前皇帝授予件将尚方宝剑,而等到战争结束,尚方宝剑就会被皇帝收回。到了皇权高度集权的清代,尚方宝剑就失去了高贵的身份,清代皇帝不再将自己权利分给大将,因此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历史传统,也到了此处被终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死金牌的前身丹书铁券

再来谈谈免死金牌,事实上古代并没有免死金牌这一说,它的真正名字叫丹书铁券,它也不是用金子,做成闪闪发光的一块牌子,实际上就是一块铁板而已。丹书铁券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信物,上面还著录有受赐者的显赫功勋,并具有免死特权。《史记》记载:“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丹书铁券的发明人是刘邦,西汉初期刘邦为了奖赏开国功臣,用朱砂将功臣的功勋写在铁板上,装进金盒子中,放到祖庙受天下人纪念。而在这时丹书铁券还没有免死的功能,不久后韩信被吕后诛杀,萧何也被下狱差点丢了命,受到刘邦奖赏丹书铁券的功臣足有一百多人,而最后只有五个功臣的后代,得以承袭了侯爵之位,其他的不是被杀就是被剥夺了爵位。可见在汉朝,丹书铁券就是个奖状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泰开发丹书铁券免死功能

丹书铁券具有免死功能,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的掌控者宇文泰,在河桥一战中,中了流矢跌落下马,眼看敌军就要追上来乱刀砍死宇文泰,这时西魏都督李穆,用马鞭击打咒骂宇文泰,敌军错认为宇文泰是个小人物,就放过了他往前追“大鱼”而去。宇文泰对李穆的救命之情十分感激,时常对身边人说:“成我事者,其此人乎”,赐予李穆丹书铁券,并附赠十次免死机会,《周书》记载:“特赐铁券,恕以十死”,李穆救了宇文泰一条命,被回赠十条命,看来是大赚特赚了。眼见丹书铁券有了免死功能,在南北朝乱世中,各朝不保夕的将军与大臣们,都开始纷纷求赐丹书铁券保命。

唐宋时期的丹书铁券发展

丹书铁券发展到了唐代,变得普遍又完善起来,将原先的朱砂字体,换成了更高级的金字,能免死的次数也开始增多,连后代犯了死罪,都能凭此物得到豁免。丹书铁券变成了“大街货”,功能作用也开始下降,据统计唐代一共有一百多人拥有丹书铁券,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正常死亡,另外的一批人,并未能用丹书铁券保住自己的性命。赵匡胤算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靠着柴家的底蕴统一天下,被他灭国的君主,也很多没有性命之忧。《水浒传》中有过描写,说柴进正是靠着赵匡胤颁发给柴家的丹书铁券,才活得相当滋润,在当地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在宋江落难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就夸口对宋江说,就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只要逃到他那里就不用担心。《水浒传》虽然只是虚构小说,但也能看出丹书铁券在宋代,也有着一定的免死功能,并且能护佑后代,要不然也不会被水浒故事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玩坏”丹书铁券

到了明朝朱元璋进一步完善丹书铁券的发放制度,规定只有立了军功,并被封为公、侯、伯的功臣,才有资格被授予丹书铁券,而且丹书铁券的等级也被分为了七等。为了防止有人造假,明代的丹书铁券一共有两份,一份保存在功臣手中,一份放在皇宫中作为印证,等到功臣使用丹书铁券之时,将两份合在一起便可验证真假。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功臣收割机”,他在颁发丹书铁券之前就已经设下前提,“除谋逆不肴,其余若犯死罪。被定为谋逆之罪的人,丹书铁券也护不住性命,所以朱元璋要想杀持有丹书铁券的人,只要将他定为谋逆之罪便可。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丹书铁券还有一个外号,叫“死亡预告书”,拿了丹书铁券基本上就会被杀。明朝获得丹书铁券的开国元勋,能得以善终的人,其几率不亚于中了彩票。明代的丹书铁券不仅不能免死,反而还有“催死”的功能,因为丹书铁券是朱元璋颁发,它的最终解释权掌握在朱元璋手中,若是朱元璋要杀人,别说有一块丹书铁券,就是有十块、百块也护不住大臣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前文说到清代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朝代,皇帝不再分出特权给臣下,况且丹书铁券免死,这种不受监督的口头承诺,到了明朝被“玩坏”,所以到了清朝,丹书铁劵与尚方宝剑一起,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解了尚方宝剑与丹书铁券的发展史,再来审视尚方宝剑与丹书铁券的对决问题,想必大家也能得到答案了,无论是尚方宝剑还是丹书铁券,他们都是由皇帝颁发,能不能使用特权,都是皇帝说了算。如果皇帝不管,尚方宝剑与丹书铁券的持有人对打,恐怕会是尚方宝剑获胜,因为丹书铁券只是一小块铁牌子,面积太小无法提供有效的防御,远不如一块盾牌来得实在。

【参考资料:《何谓“尚方宝剑”》,《“丹书铁券”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