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财经专栏作家

最近,关于“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新闻比较引人关注。国家卫健委面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回应是“可以探索”。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国家卫健委最新给出的回应,却是:“东北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等推测不是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述回应上足以看出,“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兹事体大,有关部门可谓“谨小慎微”。

但我想说的是,即便放开,很多事情可能也来不及了,简单直接问几个问题:假设未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东北人会多生娃吗?日本和瑞典的经验是怎样的?除了高房价,还有什么因素是“避孕药”?

1

放开生育限制改变不了趋势

众所周知,东北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滑:2019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1.8万、13.33万、7.6万,三地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1‰、-0.86‰、-0.80‰,均为负增长。

所以,有全国人大代表急了,希望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那么,放开就会生吗?会,但不可持续,而且很快会重回趋势,我们来看看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新生儿出生数量达到1786万,可喜可贺。然后呢?然后一路下跌。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登记新生儿为1003.5万,几乎快跌破1000万,今年跌破1000万是妥妥的。啥叫“断崖式下跌”?这就是。

几年之间,全国的年度新生儿出生数量跌了将近800万!以色列的人口也就800万,南京2019年的常住人口也就850万左右,我就问你怕不怕?

事实表明:放开生育限制初期,生育率会反弹,但真的只是反弹或者说昙花一现。

我坚决支持在东北乃至全国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不过,这改变不了趋势。

可以想象的情况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部分东北人会多生娃,生完之后,部分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年轻人会去海南、广东、浙江等省份。也就是说,生育红利可以在东北享受,享受完完之后就转移走人。

没办法,这些移入的省份有工作机会啊!买房、买奶粉、买玩具,都需要钱。浙江老板、广东企业家对东北年轻人招手说“来吧,好好干活,我给你钱”,谁能抵挡钱的诱惑?何况有了几个娃的爸爸、妈妈。

当然也有多生娃不走的东北年轻人,但是趋势之下,抵抗没有意义。

2

瑞典如何走出人口流失的困境?

有人认为“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投入和幼师队伍培养”就可以解决问题,我的看法,这只能解决很小的一部分问题。

日本的托育服务解决得不错,但是日本年轻人还是不想结婚生娃,所以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经让部分日本人在惊呼未来GDP总量会巨幅下跌。

瑞典是个全民宠娃的国家,托育服务解决得好,福利制度高,人口开始增长,“秘密”在哪里?有趣的是,瑞典也是在欧洲东北部,陆地面积41.1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五大国,比黑龙江省的面积小一些。

2016年的时候,媒体有公开报道:瑞典新增数万人口,当时瑞典人口总数约为990万,瑞典9成的省市人口有不同程度增长。到了2018年10月,瑞典的人口是1011万。

由于受到流经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的影响,瑞典的气候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西伯利亚、加拿大、阿拉斯加等)要温和许多,高纬度的瑞典虽然没有东北这么冷,但要吸引人留下来也不容易。

瑞典做对了什么?瑞典有强大的制造业,不过,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所有。当然,与能源和基础设施有关的企业归国家所有。在瑞典的国有企业中工作的国民在整个就业人口中占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典有些阶段和东北高度类似:传统工业曾经非常强大,比如钢铁、造船、化工,后来撑不下去就转型,转到电子、环保、能源、生物、制药、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方向,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多年来都比较高,瑞典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颇有珠三角、长三角的味道。

经济结构上,瑞典摇身一变,从欧洲的东北变成了欧洲的珠三角。

但是,东北的转型显然比瑞典慢了。一步慢,后面就被动了,因为稳不住基本盘。瑞典的转型后来把十多个企业推进了世界500强的排行榜,我们熟悉的爱立信、H&M、伊莱克斯、宜家家居等世界知名品牌都归瑞典人所有。

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就有了就业机会,人口的流出就会变慢:2016年,移出瑞典人口减少,上半年仅有21800人,比2015年同期减少16%。

而且瑞典的福利真心不错,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是完全免费的;《济贫法》规定,老婆生孩子,丈夫享受9个月的全薪假,休假期间工资一分钱不少。所以,移啥移?难道移到一个遍地“996”的地方找抽吗?

遏制住了移出,还要吸引移民,2016年上半年的瑞典移民中,23000人为欧洲移民,其他移民来自欧洲外其他国家。人口快速增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生儿的增加。

只要你有工作机会,福利又好,保障到位,不管你有多冷,全世界人民都会投奔你,这个道理很简单。

工作机会从哪里来?从企业那里来。如何吸引企业到东北去?提升营商环境,走法治化、市场化的道路,实话实说,这些年来东北人很努力在做改变,我去过东北多次,接触到普通的东北人和当地的一些主政官员,其实大家都想改变,希望东北能够越来越好,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不过,很遗憾,可能那个历史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趋势的力量在加强。

人口、资本、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自由的流动,造成强大的“马太效应”,越发达的地方拿到的筹码越多,大家都看明白了,包括东北人。

3

观念变化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娃,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经济压力,这个经济压力不仅仅来自于高房价,还包括教育经费,以及盼望孩子成才的焦虑等。

有网友专门计算了一下成本:一线城市养个娃两百万是跑不掉的,即使是青岛、西安、长春这样的城市,总成本也在120万到150万左右,当然,完全放弃竞争,也不在中产这个阶层以及以上阶层的家庭可以把成本压到很低,只是这种家庭的孩子今后的出路就堪忧了,这个不用细说。

而且青岛、西安、长春这些城市的平均工资并不高,如果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当然是好事儿。

可是养娃的钱需要自己出啊,公立幼儿园需要摇号排队呀,在某些一些城市买天价学位房也就罢了,买了之后,政策一变动,学位房就变成非学位房了,可能还要去下跪。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公共资源的供应不足,让爸爸妈妈们很头大,如果已经有了两个娃,再生第三个,难道又去排队、下跪、磕头找关系?想想还是算了,两个够了。

公开数据显示:1997-2019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8%。教育、医疗、住房,哪一个不需要用白花花的银子买单?可是,银子呢?

另外,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民政部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结婚对数比2013年最高峰时减少了419.6万对,下降31.2%。2019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470.1万对,比上年增长5.4%。

经济压力导致结婚人数下降只是原因之一,农村的彩礼太重也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追求愉悦自己,而且相当一部分独身大龄女青年不但拥有足够独立的财务能力,也拥有足够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愿将就,宁愿独身,你管不着!

这种情况不是中国抑或东北地区的特例,日本也是这样。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在年轻时忙于工作,等年纪大了,又遭遇经济危机,找工作不易,于是干脆成了“不婚族”,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娃了。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是好事,值得鼓励。只是生娃养娃是一个综合体系的复杂运作过程,只有把这个体系中的所有阻力或者绝大部分阻力消除了,人们才愿意多生,而且只有足够吸引人的环境才能让人口移出变移入,这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东北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