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每段(成人)关系都再现了最初的关系,寻找爱就是重新发现以前的爱。

而最初的关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以前的爱就是来自于父母的爱。

一个人在小时候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他长大之后就离不开父母,因为他仍然在寻找这种爱,所以,他很容易纠缠在和父母的关系里,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情感世界,容易被父母的情感左右,没有办法活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在亲密关系中的纠缠

单位同事小丽,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段感情,每一次她都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爱得轰轰烈烈,爱的死心塌地,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当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她总是发誓在下一段感情中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经营。可当下一段感情来临的时候,她早已将之前的伤疤忘得一干二净,又是一次奋不顾身。

然而,对小丽来说,幸福似乎都太短暂了。常常在交往几个月后,她就又开始变得患得患失:当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她信息时;当对方一天内没有主动找她时;当节日里对方没有送给她心仪的礼物时……。这些都让她心烦意乱,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些念头一旦升起,她就会被各种负面情绪包围着,最后和男朋友开始抱怨、指责、争吵,一样的情绪模式,一样的相处方式,最后一样以分手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斯多福: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如果我们去了解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她的恋爱模式了。小丽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此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也没有再婚。离异之后的各种压力,使她母亲的情绪很不稳定。当小丽稍有“不听话”时就会遭到母亲的指责、抱怨和打骂。所以,她渴望被爱被关注,但又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值得。

所以,长大以后,她一直在寻找自己在父母那里确实的那份被爱、被重视、被关注的情感,她无法摆脱与父母的这份纠缠,而把它带到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事实证明,没有成熟的独立的情感,无法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最后,这段关系注定走向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对父母的担心和叛逆

纠缠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对父母的担心,不放心父母,对父母出现的一点小问题就会倾注自己所有的情感,从而会引起恐慌和害怕的情绪。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事无巨细地参与父母的生活,仍然在原生家庭中走不出来,但是又无法解决实质的问题,往往会让自己精疲力竭。

因为,谁都无法左右别人的生活,只有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过度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也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责任,父母的幸福人生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创造。所以,过度地参与父母的生活,最后就是与父母各自的生活都无法独立,相互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的人会恨自己的父母,恨小时候没有给予关爱和照顾,表现在青春期的叛逆或成年后性格孤僻,难以信任别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都是对小时候父母爱的缺失的反抗。

但更多的人是会依靠父母,走不出原生家庭,可能永远是一个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态活在成人的世界里,成人关系得不到妥善的处理。

总之在成年之后,自己在心理上,在生活上都没有独立,这就是一种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

另一种纠缠就是把父母的形象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比如对于自己的领导,紧张、害怕,对于自己的爱人特别依赖,这些表现其实就是回到了幼年时期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里,把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

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我们对别人最不满意的地方,可能恰恰是我们需求最旺盛的地方。这是我们对自己也同样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才会大力地去批评别人。 所以我们对整个世界的不满,甚至都是我们内心投射的一种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你常常会讨厌抗拒某些人的性格特征,你也会常常抱怨别人身上那些使你不满意的状态。在家里你会指责丈夫,抱怨孩子。其实,你对他们的不满意,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或者是他们身上让你看到了父母的影子,是你想极力摆脱的,这只是你自己在他们身上的投射。

所以,当我们在小时候,父母给了我们来自权威的压迫,让我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长大后,我们就会把这种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陌生人、领导、或比较强势的人,我们没办法独立的主导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所以我们仍然会纠缠与父母的这种关系里,不能活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是哪一种纠缠,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纠缠,然后让自己有意识地回到过去,重新感受这种缺失地爱,并原谅父母和接纳自己,让心中那个与父母纠缠地小孩长大,与现在成人的自己融合,才是真正走向成熟,拥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从而收获一份成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