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AS | 徐晗团队揭示社交行为调控的全新神经环路机制

来源:Bio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底前脑促进社交行为及其神经环路机制

基底前脑是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前端腹侧的一组神经核团。传统上,基底前脑被视为胆碱能神经元富集的核团,除了胆碱能神经元,基底前脑还含有大量其它类型神经元。近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晗教授团队在PNA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基底前脑(basal forebrain, BF)调控社交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课题组成员运用Fiber Photometry技术检测了小鼠基底前脑不同神经元类型在社交时的活动,发现其中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 SST)阳性抑制性神经元在社交发生时被强烈激活。在体多巴胺探针检测进一步发现抑制SST神经元至VTA的投射后,小鼠社交时NAc中DA的释放显著减少,从而证实了去抑制的设想。这些实验结果表明,BF SST神经元抑制VTA GABA能神经元并去抑制多巴胺神经元,从而产生促社交的行为效应。

2,Science:CRISPR基因编辑创建尼安德特人式“迷你大脑”,或揭示人类灭绝尼人之谜

来源:生物世界

类尼安德特人的大脑类器官(左),现代人类的大脑类器官(右)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种20万年前活跃在欧洲地区的古人类,大约在3.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范围却开始快速缩小,最终在约3万年前彻底灭绝了。值得注意的是,距今3.5万年前,正是智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类,来到欧洲的时间。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与智人有脱不开的干系。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发现了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这两种已灭绝古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差异基因——NOVA1。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将古人类的NOVA1基因版本引入人类多能干细胞,并培养成“大脑类器官”,发现古人类“大脑类器官”的神经发育、细胞增殖、突触连接相关基因的剪接发生了明显改变。结果表明,在人类和尼安德特人“分开”之后,NOVA1 基因在现代人类中形成了稳定的新版本,这很可能对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进化产生功能性影响。

3,Sci Adv:声音会影响早期大脑发育

来源:生物谷

日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Patrick Kanold博士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声音似乎改变了胎儿大脑区域中的“连线”模式。研究表明,在发育过程中,白质还包含所谓的亚板神经元,这是一些最早在大脑中发育的神经元。这些原始亚板神经元在大脑中所有感知信息的关键通道,丘脑和皮质中层之间建立了连接。实验最终表明,与在安静无声的环境中饲养的正常听力的小鼠相比,这小鼠在亚板和皮层神经元之间发育的神经回路类型之间也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在安静的围栏中饲养的正常听力小鼠在亚板和皮层区域也具有与基因工程聋小鼠相似的神经元连通性。

4,Stroke:Aβ和Tau在脑小血管疾病和皮质微梗死之间的关系

来源:梅斯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的神经病理特征是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神经元中沉积缠绕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淀粉样蛋白β(Aβ)的聚集。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也普遍存在于神经元中,这与神经斑块内的神经元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发现,无认知障碍的老年脑中也可观察到上述病理变化。来自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对小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变与Aβ或tau缠结负担程度不同的人群皮质微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该研究结果表明,在Aβ或Tau蛋白沉积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小血管病变往往预示着微血管组织损伤较重。这也从侧面显示了神经退行性和脑血管病变机制之间的潜在联系。实验相关结果发表在最新的Stroke杂志上。

5,抑郁症新药!强生Spravato鼻喷雾剂欧盟获批:用于有精神病急症的重度抑郁患者,快速减轻抑郁!

来源:生物谷

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扩大Spravato(esketamine)喷雾剂的使用,作为一种急性短期治疗药物,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发生中度至重度抑郁症发作、根据临床判断构成精神科急症的重度抑郁症(MDD)成人患者,快速减轻抑郁症状。Spravato的活性药物成分为esketamine,这是一种非竞争性和亚型非选择性活动依赖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一种全新的独特作用机制,其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个亚型,在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抑郁症中,据认为阻断NMDA受体能改善大脑的可塑性、增强突触连接。

6,JACC:“缺心眼”补救术对缓解偏头痛的作用

来源:梅斯神经

卵圆孔未闭(PFO)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偏头痛等临床疾病相关。目前一些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先兆性偏头痛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主要认为是一些化学物质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脑部循环而诱发偏头痛。来自美国UCLA心脏病学专业的教授对PFO闭塞器装置在PFO合并偏头痛患者中的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

该研究结果显示,从患者层面数据的汇总分析表明,PFO闭合术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PFO显著减少了月度偏头痛的平均天数和月度偏头痛发作次数,并使更多的受试者完全摆脱偏头痛的苦恼。

7,Aging:睡眠时间≤5小时,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增加45%

来源:MedSci梅斯

睡眠特征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睡眠障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风以及老年痴呆等等。然而,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并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和全因死亡率有关。

为了研究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与痴呆和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近日,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收纳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衰老趋势研究》(NHATS)65岁及65岁以的2812名参与人员,调查了有关参与者的结局信息,比如痴呆的发生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发现,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与痴呆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每晚睡眠7-8小时相比,睡眠时间≤5小时和入睡时间> 30分钟的参与者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增加45%,

8,速递 | 10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强力免疫反应,潜在“first-in-class”疫苗早期临床结果积极

来源:药明康德

近日AC Immune公司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抗磷酸化Tau蛋白(pTau)候选疫苗ACI-35.030,在正在进行的1b/2a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中期结果。ACI-35.030疫苗接种在100%的老年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产生了针对pTau的强效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达到了比疫苗接种前水平高几个数量级的抗体水平。AC Immune和战略合作伙伴杨森(Janssen)公司认为,这些中期研究结果支持推进ACI-35.030进入2/3期临床开发。实验数据表明,ACI-35.030能够在老年人群中产生前所未有的针对pTau的抗体反应。

前文阅读

脑科学日报:左右半脑衰老速度不一样?与阿尔兹海默病可能相关

脑科学日报:肿瘤患者厌食的原因;32个确定人的面部轮廓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