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病逝,胡亥在李斯、赵高的矫诏之下承位,是为秦二世。但与父亲的雄才大略相比,胡亥昏庸无能、宠信奸佞,这也让暗流涌动下的秦王朝矛盾迸发,终于随着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拉开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狂潮,也将秦王朝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这其中,刘邦功不可没,更是秦王朝的直接灭亡者。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进逼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遂亡。而在刘邦取得的这般辉煌战绩之中,韩信作为股肱之臣,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便称赞道:“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但是即便如此,在平定天下之后,君王的猜忌之心,韩信这样一位功勋赫赫的将军,也终究难逃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御驾亲征,而居于后方的吕雉则与萧何共谋,在假传圣旨刘邦平叛归来,群臣恭贺之下,将韩信召至长乐宫,而后杀害。一代战神,就此陨落。但韩信恨意难平,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话,而在听罢此语之后,萧何、吕后不禁心有余悸。即便是后来刘邦平叛归来,询问此事,听罢此言,也不禁是心头大惊。这又是为何呢?

韩信出身贫贱,甚至常常寄人篱下,乞食为生。这也让他被人不耻,更是有被淮阴屠户所辱的“胯下之辱”以及“乞食漂母”之事流传于世。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秦末大起义此起彼伏之时,他也毅然决然的迎来了机会,投奔了当时势力最为强盛的项羽。

作为楚人,项羽勇猛无匹,所向睥睨,更兼之楚人恨秦久已,因此归附者云集。但项羽却少识人之明,不仅不听范增之谋以致于鸿门宴放走刘邦,放虎归山;即便是对于遗留下的张良也果断不足,优柔寡断。

至于韩信也是一例遗珠,项羽只是委以郎中之职务,对于他的建议却均不采纳。于是,晋身无望之下,韩信也只得投归刘邦之下。然而,刘邦对于韩信伊始也并不重用,但一个人却深知韩信之能,这个人就是萧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多次与韩信的交谈之中,萧何对于韩信的见解都深以为然。但对于刘邦的不用,韩信又一次选择出走,而在听闻韩信出走之后,萧何大怒,亲身追赶。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由此而生,最终在萧何的举荐之下,韩信终于被委任为将军,也迎来了属于他的机会。

在与刘邦的恳谈之下,他分析刘邦与项羽的优劣,劝说刘邦任用勇武之人,此后也终有了用韩信平齐王、败项羽于垓下的丰功伟绩。美的瀚堂 智能精装小高 五享专利别墅

身为人杰,韩信身边自然也是招徕了不少得益良助,这其中便有谋士蒯通。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谋士们以良策助力主君,以希冀立下功勋,他们游走于众人之间,良禽择木而栖。在韩信攻克齐国之中,也正是运用了蒯通之谋,才顺利克齐国72城池。

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刘邦与项羽激战,韩信居于齐地,洋洋自得之下自然想着如同战国模样,裂地封王,便向刘邦要求封自己为齐王。

刘邦当时自顾不暇,只得封韩信为齐王。对于这样的时局,身为谋士的蒯通自然也是政治嗅觉敏锐,便谏言韩信做事渔翁之利,更待刘邦、项羽战至疲乏之时,自立而起。如此一来,天下大事,何愁不成!然而韩信却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选择归附了刘邦,如此刘邦在韩信的襄助下便定鼎天下,建立汉朝。

虽然此时的韩信被封为楚王,可是“兔死狗烹”的历史传统并未改变,很快韩信便被贬为侯爵。这也让韩信闷闷不乐,有了不臣之心。而当他被萧何、吕雉所执时,便有了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韩信而言,为刘氏打下江山,却落得一个被诛戮的结局,又怎会不愤恨!若当初听从了蒯通之计,又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