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新消息,说《你好,李焕英》的排片率上升了,还说单日票房反超唐探3了。

看了不计其数的影评,都说看完了李焕英,影院里的人无不哭得稀里哗啦,评论区还超过90%的人说:看完电影,恨不得飞到妈妈身边,很想妈妈。

李焕英好哭吗?

我想说,真的好哭,不仅电影好哭,所有影评也都很好哭,字字都在我的泪点上。

但要说,是因为想妈妈吗?

我的回答却是,不想。

我哭,不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而是我也一直梦想有这样的一个妈妈,一个只希望我“健康快乐”的妈妈,可惜我的妈妈她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焕英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贾玲最终的成功,跟李焕英关系不大,但影响却很深远。

在影片中,李焕英几乎是一个没有啥缺点,但优点也没啥特别突出的人,她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本事,就是对孩子无限包容,以至于在贾玲19年“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的成长过程中,贾玲也能活出自我。

毕竟换做在现在这样内卷的年代,贾玲这样的孩子,估计多数已经让父母们弃号了。

影片中提到几个小细节,贾玲小时候拉脏了裤子,李焕英并不会去嘲讽,而是笑笑安慰:你怎么总拉裤裤呢?说明你比一起上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小,你比他们小还能一起上学,我女儿肯定特别聪明。

这样的脑回路,我敢肯定以现在绝大多数父母的修为,是难以企及的。

贾玲总是摔倒把裤子摔破,李焕英也不会责怪,更没有故意让女儿穿着破补丁的裤子去接受众人的嘲笑以便让女儿因此变乖,而是苦练缝补技术,从歪歪扭扭的补丁一直学习进修补到可爱的卡通图案去。

贾玲成绩不佳,还动不动就要被老师请家长,但她也从不对女儿发脾气,在女儿撒娇要吃烧烤时,还是乐呵呵地给她做小龙虾。

甚至在贾玲用大专的成绩伪造本科录取通知书露了馅,让李焕英在闺蜜、同事、甚至死对头面前丢了这么大一个脸时,李焕英也就数落几句,笑笑而过。

如此包容,如此可以无限次试错,如此罕见和谐完美的亲子关系,才最终让贾玲长成了最放肆的样子,有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说,贾玲的成功,全都归功于李焕英,但看了影片之后,我反而认为,李焕英并没有多少助贾玲成功的能力。

因为她思维相对固化,在贾玲穿越到李焕英年轻时代的时候,为了让李焕英这辈子不再那么辛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那个年代象征性极强的电视机,劝李焕英参加比赛多露脸争取好资源,还选中绝佳好丈夫人选,权贵阶层厂长儿子来撮合李焕英认识,可最终李焕英还是走回了老路。

其原因除了这是因为在李焕英的潜意识中,李焕英也是穿越过来的外,更大的原因其实在于以李焕英的眼界和认知水平,她所处的圈子,都是底层女工,不愿意攀权富贵,喜欢呆在舒适区,不懂得去提升自我价值,就算真的有公子哥伸出橄榄枝,她也不敢贸然去接,甚至不懂得如何利用,所以李焕英的人生,只能一直被捆绑在社会底层。

而不管影片中还是现实中,事实上她人生的经历也只有女工到下岗,在这个人脉资源极其珍贵也好用的年代,就李焕英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对于为贾玲人生助力的能力,可以说是完全微乎其微的。

但尽管李焕英没有这样的能力,却最终让贾玲成功,其中的影响肯定是不容小觑,从影片中和现实中贾玲的成名之路,如果真的要给李焕英安排功劳,她的这两件功劳无疑是最大的,

一、是给了贾玲无忧和无底线的爱,并让这种爱化作贾玲努力的动力,尤其在李焕英还没来得及穿上贾玲承诺的皮大衣就出了意外之后,更让贾玲将遗憾化为动力,对追求更好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内驱力,最终取得如今的辉煌成绩;

其实在最近给小皮辅导了一点时间的功课后,我发现现在的父母要做到李焕英这样的心胸开阔实在是太难了,毕竟大家都在内卷,如果自己也不参加,最终只会被甩在底层,对于绝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这简直不能忍。

但在卷的同时,一部《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也让我提醒自己,对于如何看待孩子成长成才始终要保持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七年》纪录片是1964年开始,由英国导演艾普特跟拍14个孩子,并追踪56年,最终合成的不同家庭孩子的一生。

要说过程,其实非常普通,而要说结果,也没有丝毫意外,每个人几乎都是按照自己的阶层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成长,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还是在底层奋斗,精英层的孩子,精英式的教育,最终成长为精英,没有什么人设是值得让人期待,让人惊喜,让人意外的。

看完整部纪录片,更多给人的反而是种绝望,打破阶层太难了,原生家庭几乎是一个人的命。

尽管纪录片整体都挺灰暗,但好歹还留了一丝希望,那就是一个叫尼古拉斯的农村孩子,出生农村,村里的孩子除了他就是他患有耳聋的弟弟,但尽管如此,在那个年代教育资源如此落后的农村,他最终儒雅地站在牛津大学的教室,并最终成为了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

而他的成功,极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热爱,纪录片中提到,年幼的尼古拉斯喜欢观察自然环境,他坐在乡间望着星星,甚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因为热爱,才会有专注力,因为专注努力,才能造就日后自己的成功。

所以我再拼命催孩子能有几分作用呢?与其拼命鸡她让她过早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不如给她适当的自由去寻找自己的所爱。

二、是李焕英的口音,在当年贾玲在被戏剧专业和喜剧专业同时录取时,因为口音而误将贾玲报进了喜剧专业,如此阴差阳错,把贾玲推到了喜剧班授课的喜剧大师冯巩的跟前,最终因为冯巩,而一步一步最终将贾玲带出来。

作为亲情片,《你好,李焕英》无疑是成功的,足够催泪,也足够让我们感受到贾玲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而从育儿的角度来看,李焕英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对孩子化腐朽为马屁,守护孩子的热爱和无底线的包容,让我等凡人甘拜下风,值得学习。

你好,李焕英,你真的很好,有爱,有耐心,更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