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9日世卫组织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疫苗民族主义”成为核心议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于目前有多国抢购并囤积新冠疫苗的行为发出警告,他认为如果那些国家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控制,可能会导致“灾难性道德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现为世卫组织首席紧急事务专家的麦克·瑞安,对于多国囤积新冠疫苗一事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蛋糕论”:一些国家在疫苗分发上是“为蛋糕而战”,而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及国家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甚至分不到面包屑”。世卫组织提及此事时,还是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但一针见血。

1月17日, 德国电视台的报道曾提及,美国辉瑞公司削减对欧洲地区疫苗交付量的理由是生产基地“升级”,但疫苗的交付量在美国市场并未受影响。

不仅是欧洲国家“意有所指”,美国也是疯狂“内涵”。1月30日,美国电视新闻网(CNN)对于欧盟因怀疑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优先供应本国,而威胁英国将利用“脱欧”协议来限制新冠疫苗出口一事做出批判,将欧盟与英国之间的争端评论为丑陋的疫苗民族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一场新冠疫苗掀起的波澜却是只属于发达国家间的博弈。人民疫苗联盟在2个月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富裕国家购买的疫苗总量足够其国家三倍以上的人口使用”。

《福布斯》杂志也对此做出了相关报道,它称美国、英国与以色列三个国家的人口仅为世界人口总数的6%,但他们所掌控的新冠疫苗却高达全球总量的45%,而那些低收入国家中的大多数却仅仅拥有不到100支的疫苗。经济学人智库此前也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接种时间做出过预测,认为最早也不会早于2023年。

相较于欧美国家的疫苗在市场上时总会被各种因素牵绊,中国的新冠疫苗在大多数时候就显得十分“平易近人”。在此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采购中国的疫苗。但部分西方媒体却戴上有色眼镜,将中国平价出口新冠疫苗的举动视为中国参与“大国竞赛”的证据,污蔑称中国新冠疫苗是中国的“外交工具”。

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民众还挣扎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个别媒体依旧乐于充当部分政客的武器,一次次搅动这个本就不平静的世界。要知道,在过的一年里,正是在他们一次次抹黑、栽赃他国,一次次将抗疫政治化的过程中,全球抗疫错失一个又一个窗口期。

希望那些媒体与政客能真正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正如谭德塞于2020年6月发言所说“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疫情的政治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在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

编辑丨坚果 审稿丨悠悠

免责声明:本文由《每天十点港澳台》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海外网、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