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经过李渊、李世民、李治数代的励精图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到达巅峰,这就是享誉后世的“盛唐”。盛唐气象不止在于万国来朝、国富民丰,而是缔造了文明的一大高峰。盛唐的那颗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唐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著名汉学家、唐诗翻译和研究家埃尔韦•圣•德尼侯爵在他的权威性译注《唐诗》的导言中写道:“孔夫子故土的诗人们像凯撒帝国的诗人一样,也有自己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唐朝,就是王维、李白和杜甫生活的时代。这几位诗人享有的盛名远远超过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和维吉尔。他们的诗是汉语这一活话语的瑰宝,就是在这个古老国家里的山村乡野都名声赫赫。”

盛唐的三大诗人,他们用诗歌点缀了盛唐的光芒,又见证了这一盛世的轰然倒塌。从天宝初期的李林甫、杨国忠乱政,到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他们在苦难中扼腕而叹,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乱世中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

l小隐于野的李白

李白自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才气纵横的他却在仕途上怀才不遇,直到四十一岁那年,他才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引起了玄宗皇帝的注意。李白这才得以见到皇帝,让自己惊世的才华得以展现。玄宗皇帝也是史上著名的“文艺天子”,文学造诣虽然比不上李后主和宋徽宗,但也是皇帝中的翘楚,他自然十分赏识李白的才华,令李白供奉翰林,时常陪伴左右。从此,李白以诗文侍君,用文辞传颂大唐盛世。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其实结合李白的经历,和善于识人的玄宗对他的任命来看,李白的性格和能力并不适合处理政务和应对官场。李白张扬而潇洒的性格得罪了高力士,他飞快的得宠也让一大批人眼热。于是从他们嘴里,玄宗自然听不到什李白么好话。两边后,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

和此前的怀才不遇相比,此时的李白明白了自己其实根本不适合官场,真正能安放他豪情的是万里锦绣山河,真正解读他寂寞的是长剑美酒。诗人人生的不幸,是他们艺术的大幸,这话同样适用于李白。从此李白的诗作不在渴慕被擢拔启用,而是“安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眼里,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是“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蜀道,能“半壁见海日”,可“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中隐于市的杜甫

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就遇到了杜甫。杜甫比他小11岁,两人从此建立了令后世传为没谈的友谊。两个际遇蹉跎的同道中人都没有想到,彼此会被后世赠予诗坛最荣耀的桂冠。李白好歹有几年高光时刻,心怀社稷的杜甫却一辈子都在蹉跎之中。由于他生的晚,盛唐风华没见识几年,安史之乱的忧患苦难却体会地很深刻。

青年时期的杜甫也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年之后,面对山河凋零,满目疮痍,则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见“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大隐于朝的王维

诗人并非都在蹉跎中徘徊,在沉沦中发现自我。王维的命运就比李白和杜甫好很多。他和李白同岁,当李白还未出川时,二十岁的王维就高中状。更可贵的是,王维是史上少有的通才,绘画方面他被后世公认为“南宗鼻祖”。音乐方面,《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精准地判断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大家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不同于李白杜甫的身后扬名,王维出身士族、官宦世家,少年得志,一生都名动天下。唐代宗曾对王维弟弟说道:“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不同于李白杜甫的仕途蹉跎,王维一生仕途平顺,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官至尚书右丞,真正的朝廷大员。

即便王维官位不高的时候,也是玄宗身边说的上话的人,是不是宰相张九龄的至交。因此当李林甫攻击张九龄成功,荣任宰相的时候,也一并打击了王维。王维是真的置身于那场乱世的漩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朝政混乱,身怀抱负的王维痛心不已,他选择了沉默,在终南山、在辋川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超然于世的他在终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恬然自若的他感受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怡然自得他在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如果说李白纵情山水是小隐于野,杜甫苦历人间是中隐于市,那么王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就是大隐于朝。

大唐气象,兼容并蓄。唐代诗歌,大放异彩。面临乱世尘埃,李白仗剑山河,指路为歌;杜甫心系苍生,哀婉吟和;王维半朝半隐,心向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