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带着老婆和两娃出去拜年,拍了几节小视频,发出来后,好几个朋友挺感慨的。

一位是微信群里加的,不晓得这位姐姐家住哪里,应该在几千里之外,她说:

这习俗真好呀!

看来,她们那初一上午,跟我们不是一样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呢,则是小学同学,她说:

哈哈,这过年有味……和你屋里实在也隔不远,我细时都冒出去拜过糖粒子的,还是你们春节的传统多些……我刚问我娘,核实了一下,我们那边邻舍拜年都是摆果盘,不提袋子去拜糖粒子。

俗话讲,南方很多地方是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同学这一惑,哪有五里啊,从我家到她们杨林庙,500米都不到呢。

我们拜年,分作两批。

一批是小孩,一批是大人。

20多30年前,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孩子多,成群结队,提着布袋,呼啸而来,拜年声响彻地坪,主人家急忙打开吃饭屋的门,七八上十个孩子拥了进来,喊着,拜年呢拜年呢……

最早的那些进屋时,主人家还在吃团年饭呢。

小娃来了,主人们笑嘻嘻地起身,将早已准备好的糖粒子分给他们。

先拿到的一冲就出去了,后面的小伙伴大叫着等等我,一溜烟跟着跑了。

一早上,总得来三四十个细伢子细妹子,本村民小组的,邻组的,有些都不晓得是哪家的孩子。

这都无所谓,热闹啊,喜庆啊。

我到十岁左右,就不去拜糖了,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还跟小孩一样,丑。

现在孩子少了,已很难自组战队,能凑三个人,都算不得了了。

今天我和老婆带着两娃,叫上邻家小妹,他们三人各提一红色塑料袋,先从本屋场拜起,一路茶也不喝,槟榔也不要,烟也不接,一家家拜个喊年,又往稍远几十米的两户本家家里拜年,8点多一点出门,近11点才回来。

糖果,牛奶,桔子……两娃的袋子都装满了,加起来,怕有六七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娃尤其兴奋,两户之后,就摸到了要领,还在门外就大喊拜年,进屋就撑开袋口,拿了糖说声谢谢就往外跑,那动作之娴熟,丝毫不亚于我们当年。

小孩拜完,各家各户的大人们,也互相串门,祝贺新年。

我那同学不说嘛,他们只摆果盘,我们这,糖是给小孩的,照样也还有果盘,装着葵花子、花生、瓜子……

这几样,几十年没变,其他的,则加些时兴水果。

如今最多的,就是沙糖桔了。

大人不像小孩,要坐下聊一会,主人泡茶倒酒递烟开槟榔,说着些恭喜过了热闹年等吉祥话,喝完茶再往下一家。

路上紧走几步,因为除了拜年,还得到大山里上坟呢。

韶山虽小,习俗不少,你们那一块是怎样的呢?

不妨留言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