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愚蠢”,在教育学上被多次提到过,在解释这个现象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科学家先将一条大鱼放在水里,周围还放了很多小鱼,每当大鱼饿了的时候,大鱼就会游动起来,去吃掉小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科学家在大鱼周围放了一个玻璃罩,大鱼游动起来就会撞到玻璃罩,慢慢的,大鱼减少了冲撞的次数。

等到大鱼不再冲撞玻璃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把玻璃罩拿开,此时有小鱼游了过来,大鱼虽然非常饥饿,但它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吃到小鱼,就放弃了行动,到最后,这条大鱼竟然活活饿死了。

类似的实验其实还有很多,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条大鱼非常地笨,但同时我们会低估习惯的作用,好的习惯会让一个人终生受益,而坏的习惯则会让人停滞不前。

以上的现象就被称之为“习惯性愚蠢”,在一些家庭里面,“习惯性愚蠢”其实正在上演,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罢了。

一、父母过度谦虚,总是说自己的孩子笨

中国的父母一向讲究谦虚谨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例如:期末考试,总分100分,孩子的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在外人眼里,这个成绩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当听到有人夸自己孩子的时候,有的父母则过度谦虚,反过来说孩子很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对话在成年人之间,也就是个礼节性问题,但当孩子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他会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很笨,不管在父母面前怎么表现都不行,这个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打击非常大,甚至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厌学的情绪和行为。

二、父母让孩子超前学习,拔苗助长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恨不得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班,舞蹈、美术、珠心算、围棋、作文等等。有的父母甚至给孩子报了七八个班,每天和孩子疲于奔波在各种辅导班的路上。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没有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学习效率可能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当孩子的心智跟不上辅导班学习的时候,就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很大,对学习提不上兴趣来。

结果看上去什么都学了,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学到,学习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不少在小时候被誉为天才的学生,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矣,就是因为父母拔苗助长的结果。

三、父母对孩子管得过多,事事限制孩子

孩子在父母眼中,似乎永远都长不大,我们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孩子,比如孩子要去和一个不认识的孩子交朋友,家长会说你不能去,他可能会伤害你;孩子自己要去爬楼梯,父母会说,你现在还小,爬楼梯会摔跤的,不能去。类似的行为举不胜举。

其实只要不是有一定危险的事情,父母是可以允许孩子自己去完成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胆量,而且会让他保持对世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你要做的,只需要在旁边观察和帮助他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之,一味以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和限制孩子,就无异于给孩子加了一个透明的保护罩,短期内虽然可以护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习惯这种保护,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如何让孩子不陷于“习惯性愚蠢”,我觉得父母要做的就是,实时地鼓励和赞美孩子、根据实际制定孩子的成长目标、适度放手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