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来自我星球的一个同学写的,作为一个产品新人,他过去一年的成长非常快,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

当你还在徘徊纠结时,别人正在开挂成长。希望他的经历和故事能对你有所启发。

——唐韧

大家好,我是空。从德国大学毕业后来到杭州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加入了一家小公司。到现在,算起来也有两年时间了。

在产品生涯初期,有幸认识了唐大。

毕竟,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如果能够有一个前辈指导我如何开展工作、指出问题、给出建议,能避免自己走很多弯路。

在唐大的星球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链接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工作上,我从一个对产品的懵懵懂懂的新人,到现在负责公司整条业务线,期间完成了 2 次晋升加薪,最高涨幅 50%。

下面,我将分享自己的这段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德国工科毕业,毕业后做了产品经理

大学期间,我是在德国读的工科。每年暑假回国,都能感受到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用百度外卖点餐吃饭更方便、用支付宝支付很便捷,而国外却还处在出门堂食、现金支付的阶段。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国内和国外,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我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同时也了解到了产品、技术、运营这些互联网岗位。

我心里开始种下了一颗种子,产品经理是产品的主人,能以产品为媒介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即将毕业的前一年我决定回国工作,希望之后能够成为一名产品经理,让我内心的那颗种子落地发芽。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在国外,产品实习机会寥寥无几。因此,在完成学业之余,我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通过看书、学网课等方式自学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够为自己打下一些基础。

毕业后,我来到了杭州,开始了我的产品经理求职之旅。

01 工作后,从自信到自我怀疑

起初,我是在某学习网站上学习产品理论,上了不少网课、做了不少作业,也拿到了优秀学员。

当时自信的觉得,自己是能够胜任产品经理的。谁知道,入职后受到了一波毒打。

发现自己不光产品能力不足,而且还没有从学生思维中转变出来,就是那种「等着别人告诉我做什么」,而没有「主动去思考,我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习惯。

举个例子。

当时,产品主管让我去市场部轮岗,去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看看我能否提出系统的优化方向和改进建议。

而我,不仅没有在轮岗前「追问」对方的预期、以及期望的具体产出。在轮岗中也没有主动融入市场人员的工作,梳理不出他们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更别说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了。

这次轮岗,最终以失败结束。

过后,我复盘了这次轮岗的经历,提炼出了自己的两个问题。

1、遇到问题,要先明确要做什么,然后去想怎么做,最后再去落地。

(1)确认对方的目的和目标,跟对方明确对我的预期和本次的产出。

(2)给出自己的规划和思路,可以先通过查资料,找人聊等方式,梳理思路,再跟对方确认可行性。

(3)在确认这么做的方向可行后,落地执行,遇到问题及时与对方沟通。

2、不要过度迷信课程中的产品规范流程,要以解决业务问题为导向。

网课中学的知识相对比较通用,而在工作中考虑问题时,是需要基于具体的「业务」和「场景」的。

02 调整心态,重新找回信心

“你的思维不适合做产品经理,至少当下不合适。”

在我成为产品经理的第一个月,产品主管给了我这么一个评价。

事后回想,对方说得很中肯,但当时的我却难以接受,这一记当头棒喝,影响了我好久。

不过好在自己脸皮厚,加上自己事后对失败经验的复盘,重新开始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唐大。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让我对需求有了新的理解,讲了什么是“用户嘴上说的想要(need)”和“内心本质上的需要(need)”。

而产品经理要做的,是“把用户的需要(need)转化为需求(demand)”,并推动落地。

回顾自己之前对需求的理解,还比较浅。只停留在用户想要的层面,也就是对方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却没有进一步思考本质。

后来,我又了解到了唐大的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

抱着了解技术的想法开始去读,却发现,后面几章——写PRD、与开发沟通、职业发展这几部分——还正好命中了我之前工作中踩过的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我对唐大的逐渐了解和认可,以及期望与他建立更深度的交流渠道,我加入了他的产品星球。

从此,在产品这条路上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累计发表了 279 条主题,获得大家的赞赏 4831 次。对我来说,星球不仅是一个学习圈子,更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这里有太多可以学习的知识,有太多值得交的朋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圈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工作中,我也不断去实践,写操作手册、体验产品,提出bug、参与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不断做、不断错、不断复盘、不断优化,同时,我也一直在寻找突破自己的机会。

由于公司的业务发展较快,当时带我的产品经理,难以分出精力,兼顾整条产品线(PC+App)。

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03 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开始

私下里,我找了个机会跟产品经理沟通,表示想要帮他分担后台系统的设计。

因为我也已经跟着迭代优化了几个版本,上线后的效果也符合业务预期,因此对方对我的能力也算比较满意,给我了这次机会。

当然,回到我为什么想要接手后台系统,是因为:

(1)从个人规划上,是想要在后台产品经理的这个方向上深耕;

(2)从发展机会上,这条产品线刚刚起步,工作量大、机会多,希望能通过高密度的实践,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

因此,自己其实早就盯上这部分工作,之前也有侧重的去模仿对方是怎么去做的,并会尝试争取机会,先接手一些小需求,试着去执行落地。

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去引导结果,凭借努力,去改变未来。

就这样,在我接手后台系统后,为了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待,保证产品能跟上业务的发展,自己基本是 9116 的工作节奏。

同时,我也再次认识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仅有的空余时间,也不忘了去补足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就这样持续了3个月左右,产品陆续获得客户的认可与购买,自己也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很多经验。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交付给客户的产品,虽然并不影响业务开展,但我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到位。

事后,我也有思考和复盘这段经历:如果说让我再做一次,我会怎么做?

我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实践经历,沉淀为可复用的经验。

04 工作之外,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加入了唐大的产品星球后,就关注到了唐大的写作课,教我们如何“用产品思维来写文章”。

虽然我有计划着要去学习,但一直没想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再加上自己处于 9116 的工作状态,就没下定决心报名。

直到有天,唐大推出了为期1年的课程《价值个体成长计划》,其中就有包含写作课,我就报名参加了。

其实这两个能力提升计划都只针对星球内的同学,并不对外,也是给星球同学的独家服务。

我希望在巩固和提升产品思维的同时,能够接触更多的同行;同时,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沉淀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反哺工作。

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我也坚持了有 1 年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我总共输出了 73 篇文章。文章主题,从一开始的产品复盘,到读书笔记、规划复盘等各种方面,养成了持续输出的好习惯。

这在我的2020年的成长和收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2020年,产品路上的晋升与成长

疫情前后,公司调整人员结构,两名产品经理先后离职,而我凭借之前的产品积累,顺畅地接手了他们的工作。

同时,公司决定在复工后对我进行考核。在我顺利通过后,我开始接手并独立负责公司全产品线,同时还包括 40% 的薪资涨幅。

01 承担的更多,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过去有段时间,自己的关注点都在「产品」上面,会在产品方案、交互设计上花很多心思。

但随着自己对产品经理理解的加深,除了对产品逻辑的掌握之外,开始更多地关注业务。刻意练习,要从业务场景的角度出发,思考产品能够如何更好的帮客户解决业务问题。

正好,这在唐大的课程中也有专门讲过这部分知识,自己也梳理了下公司的业务。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1年前梳理的业务逻辑,虽然有点稚嫩,但从业务的角度出发理解产品,这个方向是没错的。

02 从产品线到业务线

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多个后台系统,时间长了会发现:

(1)多系统登录麻烦,影响客户工作效率;

(2)通用模块之间的打通浪费开发资源,增加客户的理解成本;

(3)没有权限控制模块,无法响应客户灵活配置权限的业务诉求;

我基于以上发现的问题,结合公司业务,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了整套后台系统。

过程中,自己对业务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产品能力上获得了一次新的提升,同时在薪资上再次获得了 10% 的涨幅。

三、2021年,决定再度起航

在今年年初,我复盘了自己的 2020,并在公众号上立了下了自己的 Flag《》总体来说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在处理相关产品工作上,我已经能熟练应对了。期望接下来能接触到更复杂的业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回到自己的个人规划上,也开始思考并寻找新的机会,尤其是在行业方向的选择上。

毕竟,对于下个阶段的自己来说,不仅要对业务有更深的理解,还要再向上一层去对标,提早的积累目标行业的认知。

写在最后

回想过去,感谢能遇到唐大,能加入他组织起来的圈子,给予我一个能学习交流的环境。

对于新人来说,没有靠谱的指引人、与同行接触的机会,真的很容易走很大的弯路,甚至误入歧途。

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完成自己的 flag,让自己不付过去的时光。

和你们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END·················

今天,与59168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