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5年,阿睦尔撒纳因夺取准噶尔汗位未果,归附清朝,乾隆皇帝出兵讨伐准噶尔。仅数月后,准噶尔末代汗王达瓦齐投奔乌什的霍集斯(笔者按:另有白山派小和卓霍集占,不是同一个人,须注意区分),霍集斯将达瓦齐抓住献给清军,准噶尔汗国灭亡

此时,天山以北已基本处于清军与阿睦尔撒纳的掌控下,长期被软禁在伊犁的白山派和卓家族被释放。此时,白山派的宗教领袖是阿帕克和卓曾孙,玛罕木特之子,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后世合称二人为大小和卓

白山派首领世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集斯正面临着黑山派的攻势。自从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灭亡后,黑山派再无昔日之盛,直至现在,在玉素甫和卓的谋划下走向复兴。于是,霍集斯向清朝投诚后,又建议清廷派白山派和卓来招抚南疆。

关于黑山派的复兴,请移步往期文章:黑山派复兴:准噶尔在南疆的平衡政策,大乱中的机遇与危机

白山派大小和卓也积极支持清军进占,而乾隆皇帝并不知道南疆上百年来的黑山白山两派之争。因此,乾隆皇帝听从了霍集斯的建议,派遣大和卓波罗尼都去南疆,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实现统一。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本意,可能是想让波罗尼都去招安,招安不得再武力征服。然而,对南疆局势并不了解的乾隆皇帝也成了白山派获得权势的工具。正值玉素甫和卓重病,黑山派在短暂的兴盛后立即陷入到更危险的境地。

一、黑山派和卓加罕决策失误

黑山派和卓家族已占据叶尔羌、和阗、喀什噶尔,与阿克苏、乌什的霍集斯家族分别控制南疆的西南部与西北部。玉素甫和卓死后,其长兄和卓加罕终于成为黑山派真正的掌门人,正踌躇满志,打算先打服霍集斯,再打到伊犁去。

不过,还没发兵,局势就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准噶尔被清军灭亡了!都知道准噶尔已是分崩离析,纸老虎一个,可是现在又来了个清朝,不知道实力强不强,总之看上去是惹不起。

和卓加罕远逊于三弟玉素甫,是个才能平庸之辈。他已经看出形势有变,危机四伏,但架不住手底下人执意要打,就继续发兵了。大概他们认为可以不打清朝,但至少可以统一南疆。由此看来,和卓加罕优柔寡断,驭下无术,玉素甫死了,黑山派再也没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黑山派和卓世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边,原本得到乾隆皇帝命令,将要进京朝觐的大和卓波罗尼都,改变行程,进入南疆进行招抚。乾隆帝另派大将托伦泰率清军与部分瓦剌军队跟从。清军由此卷入黑山派与白山派的斗争,和卓加罕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了劣势

其实单就两派实力而论,即使准噶尔汗国一直在打压白山派,但是从叶尔羌汗国后期开始,白山派经过上百年发展,在南疆具有极其雄厚的群众基础。准噶尔汗国扶持黑山派,也正是因为白山派的影响力巨大,大到令准噶尔人不安的地步。

综上,对黑山派不利的因素有三:其一,能力极强的玉素甫和卓去世,黑山派丧失主心骨。其二,清军已控制天山北路,局势未定。其三,帮助霍集斯的白山派势力强大,攻灭霍集斯家族已然变得不现实。

郡王霍集斯像

如果和卓加罕足够聪慧,应当采取守势,先稳固已方内部,再静观其变。至于霍集斯那个死对头,如果能讲和则更好,即使不能讲和,也不应该由黑山派首先开战。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和卓加罕继续其弟玉素甫的政策,与吉尔吉斯人组成联军,浩浩荡荡地向乌什进发。

结果毫无悬念,和卓加罕大败而归。和黑山派结盟的吉尔吉斯人,见已方即将战败,突然倒戈,抢夺黑山派军队的物资。吉尔吉斯人参战本就是为了利益,这种盟友从一开始就不可靠,见谁弱就抢谁。

此次战败后,和卓加罕手足无措,根本没有任何应对之举,只是成天哀叹,听天由命而已。有时候,杰出人物对历史走向的影响确实是不可忽视,黑山派因玉素甫和卓而复兴,却也因玉素甫之死而走向衰亡。

二、北疆再起动乱,白山派静观其变

白山派乘胜追击,朝着喀什噶尔狂奔而来。此时黑山派已显颓势,而且喀什噶尔本就是白山派经营已久的老根据地,只要白山派进军,必然有众多的响应者。因此波罗尼都决定一鼓作气收回喀什噶尔,再进占叶尔羌,彻底灭了黑山派。

然而此时北疆形势突然反转,投降清廷,帮助清军灭亡准噶尔汗国的功臣阿睦尔撒纳,忽然反叛了。他趁清军主力向东回撤之机,发动突然袭击,将驻守伊犁的清军全部杀死,自立为准噶尔大汗。

准噶尔汗国世系图

阿睦尔撒纳是个野心家,他一心想夺取准噶尔汗国的最高权力。公元1752年,他联合达瓦齐杀喇嘛达尔扎,扶持达瓦齐称汗。然而,他只是看中了达瓦齐在血统上属于远支的劣势,扶持一个不得人心的汗王,有利于他篡位。

扶持达瓦齐不久,阿睦尔撒纳与达瓦齐反目,但是在斗争中失败,于是投奔清朝。他利用乾隆皇帝急于建功的冒进心理,引来清军消灭了达瓦齐。可惜乾隆在这点上还不算糊涂,让阿睦尔撒纳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为了防止准噶尔再度叛乱,乾隆皇帝“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在准噶尔故地一口气封了四个汗,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阿睦尔撒纳想要的是整个准噶尔汗国,而不是其中的辉特部而已,故而大失所望,决意叛清。

清军撤到遥远的巴里坤,给阿睦尔撒纳叛乱制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皇帝征讨达瓦齐时,由于形势乐观,故而未准备充足的粮草等物资。又因为达瓦齐被俘,乾隆皇帝可能觉得万事大吉,就在1755年冬,将清军主力撤到巴里坤以东,只留下了五百人驻守伊犁。

真有什么乱子,五百人能顶什么用?乾隆皇帝一时疏忽,给阿睦尔撒纳钻了个大空子,之后两年,他都让乾隆皇帝头疼不已。阿睦尔撒纳在伊犁发动叛乱,而白山派也卷入了这场变故,因为小和卓霍集占也在此处。

现在说回白山派,此时大和卓波罗尼都还在攻打喀什噶尔。这里本来就是白山派的根据地,又因为黑山派在乌什战败,喀什噶尔城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听说久被拘禁的白山派和卓即将归来,城中之人纷纷倒向白山派,甚至包括玉素甫和卓生前的亲信,白山派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喀什噶尔。

位于喀什噶尔的阿帕克和卓麻扎

喀什噶尔被攻陷后,波罗尼都又率领大军把叶尔羌城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如铁桶一般。叶尔羌毕竟曾经是都城,城防极其坚固,波罗尼都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双方在此僵持。

就在这个时候,阿睦尔撒纳的使者到了叶尔羌,意在拉拢波罗尼都一同叛清,并且带来了霍集占随之叛乱的消息。波罗尼都并没有明显的反应,事实上他很可能也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目前局势未定,叛清未必有胜算,但阿睦尔撒纳又只有一山之隔,得罪了哪边都恐怕会引火烧身。

波罗尼都并没有过多的举动,而是继续攻打叶尔羌城,并且囚禁了和他一起到南疆招抚的清军将领托伦泰。波罗尼都采取了圆滑的对策,既通过囚禁托伦泰,表示对阿睦尔撒纳叛清行动的响应;但他也没有实际参与叛乱,还用好吃好喝的优待清军将领托伦泰。

叶尔羌汗国王陵,也称阿勒屯麻扎

如果阿睦尔撒纳靠不住,波罗尼都还可以通过托伦泰给自己找条后路,重新归顺清朝。如此,北疆的形势变化丝毫不影响南疆的军事行动,波罗尼都不论是倒向阿睦尔撒纳还是清王朝,都不影响他对于黑山派的围攻。

三、白山派统一南疆

黑山派的和卓加罕确实是个平庸之辈,根本不具有识人之明与防备之心。之前准噶尔汗国的达瓦齐要抓住他时,叶尔羌的哈孜伯克(宗教法官)就做过一回叛徒,联合准噶尔人把他抓了。只不过后来哈孜伯克全家被黑山派抓住,又面临玉素甫和卓大兵压境,才放出了和卓加罕,还对着《古兰经》发誓永不背叛。

誓言从来就不可全信,更何况是这种有前科的人。和卓加罕饶了他虽不能算错,但他再一次防范失当。他派人盯着哈孜伯克,不让他投敌,之后却又让他参与守城,造成了严重后果。

正当双方激战于叶尔羌城外时,哈孜伯克临阵撤退,给波罗尼都打开了一个大缺口。白山派趁机攻城,和卓加罕的军队瞬间溃败,争相逃入城中,不消敌军挥刀,互相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大概是军队数量上暂且还有优势,黑山派没能一举冲入城门。

阿勒屯麻扎中的黑山派和卓家族墓地

不过,哈孜伯克的破坏力还远不止于此。趁着大乱,他逃回叶尔羌城中,但自知彻底得罪了和卓加罕。既然得罪人了,那就恶人做到底,这是人性之恶中极常见的一种。和卓加罕想召哈孜伯克进宫,大概是要处理他,哈孜伯克不仅是拒不听令,还率领部下公然反叛。

或许是墙倒众人推,也或许是白山派势力在叶尔羌也有蛰伏,哈孜伯克在城中得到了大多数精锐部队的响应。大势已去,和卓加罕除了逃跑已经没有他途了。出逃途中,开小差的士兵越来越多,等到被追兵抓获的时候,和卓加罕身边只有几百人而已。

至此,白山派再次一统南疆,彻底消灭了黑山派和卓家族,和卓加罕等人皆被害,只有少数家族成员流亡中亚。

公元1756年,就在波罗尼都一统南疆之后不久,北疆形势再度反转。开春之后,清军再征伊犁,阿睦尔撒纳招架不住,虽然始终未被清军抓住,但也成不了气候。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平定伊犁受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和卓霍集占见状,立即率领伊犁的维吾尔人去叶尔羌,与波罗尼都汇合。他杀掉了阿睦尔撒纳此前派来的使者,并释放了被波罗尼都软禁已久的清军将领托伦泰。波罗尼都之前给自己留的后路,果真派上了用场。

霍集占返回南疆并不是畏罪。他参与叛乱是被逼无奈,大可向乾隆皇帝解释清楚,而清朝也并未因此怪罪。事实上,霍集占的真实目的,是要挑起一场更大的叛乱。乾隆皇帝很快就要被新疆的形势弄得又惊又气,阿睦尔撒纳与大小和卓,都只是利用他而已。

参考资料

程溯洛:《论大小和卓木》

聂红萍:《清朝对白山黑山派的认知》

袁森坡:《乾隆进军西北失误刍议》

魏良弢:《西域史上的一个幻影——“伊斯兰神圣国家”或“和卓时代”考实》

刘正寅:《准噶尔汗国末年和卓家族的活动与西域形势的演变》

刘正寅、魏良弢:《西域和卓家族研究》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和卓传》,载于《民族史译文集》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