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财经专栏作家

高晓松曾言“这个世界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确实有底气说这话,人家那家世背景,没说的。

我完全认同高晓松这句话,确实,天天在职场上和人勾心斗角,又或者天天在工位上埋头工作,都不是生活的全部。偶尔投目远方,或者偶尔在远方旅行一番,我看都很好。

但是你要是认为“诗和远方”是美好的,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可能就想多了。

近日,前女记者马金瑜公开发布的一篇自述文章刷屏网络,马金瑜称在与丈夫生活的过程中,曾多次遭遇家暴,还发现丈夫有出轨行为。

在没法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情况下,她选择带着三个孩子逃离。丈夫日前公开对媒体发声:家暴出轨“都是没有的事情”,2018年她带三孩子离开后至今未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警方已经介入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果。律师的意见是,如果指控对方家暴需要证据,那么就等待证据吧。

稍有新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马金瑜和她丈夫的说法目前暂时都是单方说法。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马金瑜的说法较为可信,但是我也没有证据,我更不是法官。

在倾向于马金瑜说的更接近事实的前提下,我们来讨论问题。

1

事先做好尽调,避免做“英雄”

马金瑜曾是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媒体人,她自称为了爱情远嫁到青海贵德县,为蜂农丈夫扎西生儿育女,如今有三个孩子。她曾说丈夫的心“像山上的泉水一样”,夫妻二人开网店、养蜂养花,曾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雇用了一些员工。

看起来,这就是文艺青年的最好归宿,不过,当扎西认为“家里面的事情,女人一般是不说的”,当马金瑜在面对拍摄者公开吐槽丈夫对她做生意很不满时,当殴打和持续的羞辱降临之后,一切其实开始破碎。

所以,“诗和远方”偶尔在生活里路过是可以的,你要是一头扎到里面,便会发现到处是观念的高墙,或者生活的沼泽,这才是常态。

我先不说马金瑜,先说说我的一位校友。

她是一位女士,单身,多年前到某大城市工作,现在因为要照料父母,把大城市的房子卖了,回老家买房,准备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的房子未来是要拆迁的,但是父亲早就放话,拆迁款只给唯一的儿子,虽然两个女儿常年给他们老两口买社保,给生活费,拆迁款是一分都不给女儿的。

看看,什么叫观念的高墙?这就是。你要是到这样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意味着什么?还不清楚吗?而这还是中部某省除省会之外非常不错的一个中等城市,交通发达、历史名城,一家人都是汉族。

我对校友的选择深表遗憾,其实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过好了,或者庸俗一点说:你先把自己的收入提升起来,才能去有效帮助更多人,而不是放弃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直接回家乡或者去远方,那样其实意味着你主动切断了自己和大城市的联系,也主动淡出了目前的资源圈,以后只能在一个更小的资源圈和一个更艰难的环境中去找饭吃,后果如何?不难猜测。

马金瑜满怀对美好的期待远嫁贵德县,难道就真地一点没想过双方的观念差异太大可能无法长期生活的问题?难道就真地一点没想过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未必能在贵德县施展的问题?

当地的社会观念背后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的沉淀,贵德县不仅有清新的空气,也有落后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你是去生活,就必须面对这种巨大的落差,是抗争,是逃离,还是屈从,必须给出答案。

现今社会,嘲笑“门当户对”的人越来越少,因为“门当户对”就意味着双方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经济意识大致在一个区间之内,虽然也会有碰撞,但不至于有巨大的反差。就算是闹到离婚这一步,也有大致可预期的处理方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但是这样的英雄主义很可悲,为什么不在事先做好尽调,尽量避免做“英雄”?

我强调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反对家暴。这一点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有共识。

2

成年人要有止损智慧

马金瑜自述长期遭受家暴,我深表同情,也愿意相信她说的是事实。

但是马金瑜作为一位前著名记者,曾获亚洲新闻大奖,难道就没有收拾家暴者的智慧和资源?这里面很多事,我没看到完整的细节,不好表态。

家暴这种事只要有一次,男方就身败名裂了。是的,扎西似乎没啥可以“败”和“裂”的,他甚至可能还认为自己干得没错。但是,马金瑜可以选择报警啊,报警可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

又有糊涂蛋说,报警之后,马金瑜可能担心孩子会失去父亲,担心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她选择了忍让。这太扯淡了,难道当着孩子的面殴打母亲,不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吗?马金瑜如果也是这样思考问题,那我就没话说了。

事实证明她错了,她被打得不行了,最后只能“逃走”。

一位优秀的前著名记者,亚洲新闻大奖获得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这不是道德批判,而是利益考量和理性分析,是为了她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做反思。她如果被打死了,孩子怎么办?

所以,在整个事件中,我没法对马金瑜持完全的同情态度,我认为她对事情的扩大和恶化是有责任的。成年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认真思考,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有控场能力,要有止损智慧。

没出事就浪漫爱情,出事了就诉诸悲情,恕我不能认同。过于文艺,过于浪漫,是要付出代价的。如何收拾家暴者?报警就好了。

从最新的新闻来看,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马金瑜的说法和丈夫的否认都是一面之词。虽然我个人倾向于马说的是真的,但是法治社会是要拿证据说话的。希望马拿出证据把丈夫送进监狱。

3

批评马金瑜真的没用吗?

还有人认为现在站在所谓道德高度批评马金瑜没用,最重要的是帮助她脱离困境。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马金瑜的错误选择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网友说得很好:看了《另一个“拉姆”》,只想说,非要从一线城市嫁到那种地方,大概就是不搞尽调就 All in全仓,相当于跑到垃圾堆捡饭吃。前段时间爆火的、被包装岀来的丁真,估计也要坑掉不少文艺女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对各种偏远地区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认为穷乡僻壤的人就很淳朴,这就是常见错误,因为穷乡僻壤的人要是坏起来底线更低,更无约束,而且被害者往往求告无门。

十年前,我就对某边境省份的人们表达了“淳朴”的评价,结果来自于该省的同事说:“你可能不知道他们贩毒的手段有多狠,淳朴,哼,那是不可能的”。当然,现状如何,不得而知,相信有了改观。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狠批家暴,另一方面也要提醒文艺女青年们长点心吧,马金瑜“贡献”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诉诸舆论,借助法律,能够帮助马金瑜讨回公道,这对于她当然是好事。不过,文艺女青年们会吸取教训吗?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女青年会吸取教训吗?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不是个案的问题。在经济上,帮助马金瑜是简单的有渠道可以介入的事儿,比如买她的网店的产品,比如直接给她捐钱,在法律援助方面,给她请律师。

可是观念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量庞大的文艺女青年们在各种各样包装好的“扎西”(马金瑜的丈夫名叫扎西)面前真的有抵抗力吗?

我深表怀疑。如果是这样,批评马金瑜的选择错误,对事不对人,怎么就没用呢?批评她和帮助她,以及帮助更多的文艺女青年,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有人说,知识在暴力面前软弱无力,这又是胡说八道,文艺女青年们不缺知识,只是缺乏常识,缺乏被生活摔打、蹂躏的“机会”,所以一踩坑就是一个“大坑”。

最后我想说:文艺青年们永远不要相信“诗和远方”,那只是一个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