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西北望看台”报道(下图):半数俱乐部出现资金问题,另外半数中的部分俱乐部也有隐忧;约三分之一的俱乐部已经萌生了退意,当然,退意并不意味着会真正退出,但退意萌生,意味着他们对于未来没有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约1/3的中超球队萌生了退意,对未来没有了期待!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超有16家俱乐部,三分之一就是5家左右。这么多中超俱乐部想退出,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资金出现了问题吗?

过热伤身,中国足球出现过热固然不好,但打压过热也需防止过冷,因过冷会打击了市场的信心——也即降低人们对中国足球的预期,不仅俱乐部退出,恐怕也会有更多的家长以脚投票,让中国足球的青黄不接更加严重。

你也不能说足协调控没有一点成效,我们以转会市场为例。据悉:2016年冬窗,中超花了26.9亿;2017年,31.2亿;2018年,12.5亿;2019年,17亿;2020年,3.69亿;今年截至目前是1.48亿。

我们看到,2017年是中超“金元足球”的巅峰,冬窗投入是历年最高(31·2亿),但从这年开始,中超投入的大趋势是逐年下降的,到了2021年的冬窗投入仅是2017年的零头,4年就暴跌了2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控的目的是打压过热,但目前明显过度了。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政策的出炉,彻底击溃了不少投资人的信心,于是过冷就出现了。没有了信心,看不到未来,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退出,但未来恐变成“应付式”投资,得过且过。

俱乐部中性名的一刀切,就如同是想把孩子的洗澡水倒掉,但在泼脏水的时候,连通盆里的孩子也倒掉了。有人说“不破不立”,问题是,你没想好怎么“立”的时候,就“破”了。破容易,谁都能破,但立就难了。

这还罢了,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后,其他俱乐部名称中找不到其投资人身影时,足协主席本家的俱乐部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其投资人是谁,这如何服众?足协如此行事不公,更让人心寒。其他投资人都不傻,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我继续投资的理由是啥?帮衬你家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