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羽因遭孙吴偷袭殒命之后,大哥刘备为了替兄弟报仇发动“夷陵之战”,可惜最后损失惨重,甚至他本人都因惨败病逝在了白帝城。《三国志》记载刘备临死之前,曾留下两条遗嘱,第一条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先主遗嘱,吩咐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条遗嘱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托孤。第二条遗嘱出现在《马谡传》中,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然而诸葛亮并未将此话放在心上,对马谡十分欣赏与重用。刘备的两次遗嘱,受众都是诸葛亮,关于第一条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有提及,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而第二条却未在其它文献中有所印证,它到底是真的吗?目的又何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刘备遗嘱的态度与质疑

关于第二条刘备遗嘱的真伪问题,《三国志》作者陈寿其实未曾明言,或者说根本就没在意这个问题,后来裴松为《三国志》做注之时,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发表任何观点,显然二人都是对刘备遗嘱深信不疑,而且《三国志》评价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裴松为了彰显马谡的才能,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记载在安南之战中,马谡献上的心理战妙计。尽管陈寿与裴松对刘备遗嘱深信不疑,但是还是有很多学者,对此持有怀疑态度,表示马谡在当时名位卑微,并不是什么“排的上号”的人,刘备没有必要贬低马谡,并在临死之前,特意叮嘱诸葛亮。其实这个观点也有漏洞,马谡与马良兄弟几人,早已经是名满乡里,后随刘备入蜀,马谡还官拜成都令,所有说马谡名位卑微,是毫无依据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伐失败马谡获罪

如果刘备遗嘱不存在的话,到底是谁来炮制的呢?目的又何在?这要从诸葛亮北伐战争开始分析,背后透露出诸葛亮耐人寻味的言行。建兴六年正月,已经修整军队数年的诸葛亮,准备北上伐魏,在出师之前要选拔出先锋将军。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先锋的人选会落在魏延,或者吴壹身上,然而最后诸葛亮却出人意料的,将这个职位委任给了“好论军计”的马谡。但事与愿违,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指令,丢了街亭要地,将蜀汉第一次北伐的努力全部毁坏。如果这时诸葛亮拿出刘备贬马谡的遗嘱,可以堵住众人之口,还可以将北伐失败的矛盾,转嫁给马谡身上,这样一来可让蜀国众人,将北伐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诸葛亮用人不当的层面上。其实这里面也牵扯到了诸葛亮,用人藏私与任人唯亲的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用魏延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以善于用人而闻名,然而他在用人的问题上,却有着很浓重的地方主义色彩。诸葛亮举荐的费祎、郭攸、董允、蒋琬、张裔、向宠、陈震等人,只有张裔一人是蜀中人士,其他全是出自荆州集团,当初追随刘备入蜀的人,难道是蜀中没有可用之才吗?显然不是。在此能看出诸葛亮“违众拔谡”,是任人唯亲的一大体现。如果诸葛亮不违众提拔马谡任先锋,那么这个重要的职位,人选势必会是魏延和吴壹。但是诸葛亮对魏延并不信任,每次出师打仗,都不会让魏延带领超过一万的军队。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还否定了魏延带万人兵力,偷袭子午谷的奇谋,使得蜀军出秦川的突破口,被局限在了褒、斜二谷。这个重要战略意图被曹魏察觉后,定会多加防范“堵死”蜀军出川的道路,以至于蜀军北伐难建其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延比受诸葛亮信任的杨仪更靠谱

并且魏延与杨仪有矛盾,诸葛亮还“拉偏架”偏袒杨仪,致使魏延这个镇守汉中,令曹魏不敢寸进的大将,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内部有预谋的自己人手中。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依然以北伐为己任,保持着率军击贼的雄心壮志。而深受诸葛亮信任的杨仪,在后来仕途不如意之时,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表示说在诸葛亮去世时,自己若带兵前就魏延,今天又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魏延与杨仪的心迹,可真是高下立判,同时世人也为诸葛亮亲近杨仪,疏远魏延感到不值。而诸葛亮对魏延不能尽用其才的偏见,并不会有先见之明,任用魏延为北伐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壹落选先锋的原因

再说第二位有威望任先锋的吴壹,他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被任为护军,自己的寡妇妹妹还嫁给了刘备做夫人,即穆皇后。刘备为帝后升吴壹为汉中都督,建兴八年因与魏延大破曹军大将费曜、郭淮,因功又被擢受徙亭侯、左将军。接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吴壹坚持魏延实兵诸围的策略,有效抵挡了曹魏的攻势。蜀汉官员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评价吴壹:“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对吴壹的赞赏跃然于纸上。那么诸葛亮为何也不考虑吴壹为先锋呢?原来吴壹最初原是刘焉、刘璋的部将,其父与刘焉有故交,所以在其父早逝之后,带着家人投奔了刘焉,他的妹妹就是做了刘焉的儿媳妇。诸葛亮深知吴壹与刘氏父子的关系,益州本是刘氏父子的地盘,刘备用计夺来。而且吴壹还曾受刘璋之命,在涪城阻挡刘备,战败后才向刘备投降。曾经对刘备不利的吴壹,自然会受到诸葛亮的疑惧,定不会将蜀国先锋军,交到吴壹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违众拔谡的深层原因

即使魏延与吴壹不被重用,那诸葛亮为何偏偏要违众提拔马谡呢?这固然与马谡好论军计有关,而更多的是因为与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蜀汉官员对诸葛亮十分敬重,即使刘备在世之时,也用丞相、君这种敬语称呼诸葛亮,而马良与诸葛亮更为亲密,甚至用尊兄这个词,马良在出使孙吴,请诸葛亮为文介绍孙权之时,诸葛亮十分放心地让马良自行起草,可见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连裴松都认为诸葛亮与马良情同兄弟。既然有这份交情在,那么在诸葛亮精心筹划,且非常有信心的北伐战事中,委任马良的弟弟马谡为先锋,期盼其建功立业,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马良兄弟都是襄阳人,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后来躬耕于南阳,此地与襄阳距离非常近。诸葛亮在当时,与周边其他名士纵论天下时局,抒发心中的抱负,襄阳郡中的名士都是有密切往来,而以才名闻名乡里的马氏兄弟,诸葛亮定然知晓,没有理由不去结交。马氏兄弟追随刘备之后,诸葛亮对这对老乡有所关照,也是人之常情了。此外诸葛亮与马谡也不是泛泛之交,马谡因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受到诸葛亮的赏识,被提拔为参军,二人时常彻夜长谈关于北伐的大计。所以诸葛亮并不认为自己违众拔谡是临时起意,而是认为马谡可堪大任,遂委其为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遗嘱的最大受益人

诸葛亮在北伐失败后,抛出刘备贬马谡的遗嘱,通过刘备之口造成一种,自己用人不当的错觉,而掩饰了自己违重拔谡,任人唯亲的错误,将“锅”都让马谡来背,减轻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诸葛亮炮制刘备遗嘱的真正目的。毫无疑问这个遗嘱的最大受益人是诸葛亮,通过先主遗嘱贬抑马谡,第一可以有效平复魏延与吴壹心中的不满。第二最重要的就是掩饰自己的重大用人藏私的错误,第三为马谡获死罪,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借口,彻底否定马谡其人,这样一位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人,当然要杀之以谢三军,还可以借此鼓舞士气,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刘备遗嘱最大受益人,是诸葛亮这个始作俑者,他策划抛出刘备遗嘱,并设计自贬三等的过程,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在第二年北伐获得小胜之后,刘禅就下了定论,说街亭失守都是马谡的“锅”,于是复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遗嘱最大的受害人

毫无疑问遗嘱的最大受害人就是马谡,丢了街亭被判死罪落得凄惨下场,还因为遗嘱被彻底否定了自身才名。其实街亭失守虽然马谡难辞其咎,他的自杀也算是罪有应得,蜀汉君臣被诸葛亮抛出的刘备遗嘱,将注意力都引到了对马谡的声讨之中,这时候就没有人会追究,诸葛亮违众拔谡的动机了,而且也没有精力,深究马谡在街亭备受压力之时,诸葛亮统领的大军又躲在什么地方,不加以援救的一系列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除了马谡,其实蜀汉君臣都算是这一遗嘱的受害人,虽然没有危及到自身的安危与名望,但是诸葛亮任人唯亲的错误,对蜀汉政权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说这是蜀汉灭亡的原因固然谈不上,但这种行为对一个集体来说,肯定是没好处的。遗嘱另一个受害人,就是临死之前,对诸葛亮托孤的先主刘备了。在刘备好不容易收来诸葛亮后,兴奋地说自己“犹鱼之有水也”,可是在他死去数年之后,居然被一个异常信任并尊重的人利用了一把,若是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参考资料:《三国志》,《马谡之死——从刘备遗嘱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