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参加过某宝的“1元拍卖”吗,飞机轿车限量款包包1元起拍。真的会有这等好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baidu.com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谓“1元拍卖”只是个假想情形。准确地形容,这是一则颇为有趣的数学游戏,最早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丁·苏比克提出。表面上看起来,这则游戏具有拍卖竞争的刺激性,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对生活的启示,更耐推敲和回味。

游戏规则貌似简单直接:有一枚1元硬币被当众拍卖,谁的报价高,这枚硬币就归谁,而且付出的钱还可以收回。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更高的报价者,则拍卖结束。和其它拍卖不同的是,谁报价,谁就得当场付出所报的款项,如果后面的报价者高于先前的报价者,那么先前报价者付的款不能收回,全部归属最终胜出的报价者。而事实上,“1元拍卖”的发人深省之处,正与这项特别要求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参与拍卖的人都想以最少的价钱得到这枚1元硬币,于是,甲抢先报价1分,随即付出1分钱。如果没有人和他竞争,甲将以1分钱的代价换得1元,而且自己刚刚付出的1分还可以收回,净赚1元,看起来很合算。

当然这仅仅是甲的想法,肯定会有乙报价2分,随即付出2分钱。如果拍卖就此结束,乙可以拿到:1元硬币+甲付的1分+自己付的2分,这样自己的2分没有损失,还能赚到101分。这也是乙报价2分的原因,如果成功自然划算。

但事情仍然不会结束,因为甲会思考:如果拍卖就此结束,自己就白白损失1分钱。还不如继续报价3分接着竞拍,如果拍卖成交,那么自己将得到:1元硬币+甲付出的1分+乙付的2分+甲付的3分,扣除自己前后付出的4分,还能赚到102分。这好像也挺不错!

不难想象,乙也有类似理由继续报价4分,接着甲继续报价5分……如此反复交替报价不断上升,那么这个拍卖将如何结束呢?是不是报价总额达到1元就停止了呢?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理解,下面列表说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第19次甲报价19分时,他一共已付出了100分即1元。如果此时乙不再报价的话,乙将损失前9次报价累计付出的90分,所以乙此时的想法是:不妨继续报价20分,即使这20分输了,也比输90分强,更何况此时的报价20分还可能赢,若获胜将额外赢得很多。同样,甲也会这样考虑,如果就此罢休,将白白损失100分,所以甲也有理由继续报价21分……于是两个竞拍者就陷入这种想当然的怪圈,渐渐身不由己难以自拔。明明知道这样下去损失更大,但就是心存不甘和侥幸,继续攀比拍价,这显然是始作俑者希望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baidu.com

当然,攀比拍价不会一直进行下去。因为一般情况下,它会因为其中一方不能承受而终止,但最终的拍卖价正如马丁·苏比克的实验结论:1元硬币可以用远远高于1元的价格“拍卖”掉,得到超值的3~5元应该稀松平常。弄懂了“1元拍卖”的奥秘,你或许对某宝1元拍卖飞机就不再惊奇,明白如此低的起拍价只不过吸人眼球的炒作噱头,而其它所谓“1元拍”的活动亦大抵如此。

其实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类型“1元拍卖”的情形也随处可见。比如,自己已在不喜欢的专业读了两年,忍耐到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未竟的学业,还是立刻调换?自己工作多年的单位不景气,决定跳槽还是留守等等,这些问题里都不难窥见“1元拍卖”的影子。明白了其中的数学道理,就能冷静对待果断抉择,采取明智之举摆脱沉溺,确保损失更小化。

征稿启事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爱我请给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