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孩子还在小学,就经常不高兴,甚至说自己不想活啦”

“现在什么都不和我们家长说,我已经不了解他了。”

“孩子的手机加了密码,竟然连我都不说,是不是经常看些不健康的东西或是和什么人聊天呢?我担心死了。以前孩子是不加密码的呀。”

“孩子回家有时候一脸不高兴,问也不说,把门一关,甚至还锁上了。可是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很爱说话的。”

上面是在精神心理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满脸沮丧地来诉苦内容。

面对五六年级到初一的孩子们,很多家长们突然感受到了沟通带来的压力。让家长朋友们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闫瑞颖医生介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去花时间了解一下他们的特征。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处在前青春期,懵懵懂懂,有了青春期的影子。部分孩子生理上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女孩子生理期的来临,乳房的发育;部分男孩子开始首次遗精、变声、体毛的增加,这些生理的变化往往会使得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们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会更倾向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反感父母和老师的一些正当干涉。他们开始需要隐私,需要更多地尊重和信任,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发生一些退行行为,更多地表现在情感上,情绪是不稳定的、敏感的。女孩子更多地表现为易激惹、爱哭、大喊大叫等;男孩子更多地表现为不爱表达了,尤其是和父母及长辈。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不是完全远离父母的状态,其实他们也处于相对矛盾的状态中。他们一边和父母“保持距离”,一边在意父母是否关心他们、爱他们。

家长在了解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基本心理特征后,再来看看与孩子们沟通的目的。家长切记,沟通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变得听话,变得顺从,而是为了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包括想法、感受、需求等,并且通过沟通让需要进行的事情变得更顺畅和可行。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切记不要做“指责型”家长、“讨好型”家长和“理智型”家长,而是要努力成为拥有成熟型的沟通与表达的家长。成熟型的沟通是真实、真诚的表达,是在传递当下直接的信息,就事论事,不翻旧账,避免情绪干扰,按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来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闫瑞颖医生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沟通的技巧:

1.学会情绪控制,稳定的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当双方只要有一方情绪不稳定时,都不适合立刻进行沟通。

2.尊重孩子,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我是你妈,这都是为你好!”这种话也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语言,太多的家长打着这样的旗号自我主张强压孩子。

3.学会倾听,听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试着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尽量去给予理解,也许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真正的钥匙。往往孩子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和我们所想的是不同的。

4.学会认可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不要总是说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好的表现总被当作理所应该。其实无论多大的孩子,甚至成人都需要被认可,都希望有人欣赏。

5.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要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要去尊重孩子的隐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6.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似乎在远离家长,在孩子眼里似乎朋友更重要了,甚至一家人一起出去游玩都会被孩子以要和好朋友们在一起而拒绝,这时的家长心里开始有失落感,情绪也会有波动。其实,这说明孩子在长大,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家长们一定要调适自己的心态,家长也需要成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给予理解和接纳。

7.学会道歉。家长并不是圣人,也有做错的时候,也需要和孩子认真说抱歉,甚至探讨原因以及如何调整,如果合适的时机,还可以请孩子给予一些建议。这样不但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还身体力行的教会了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反思自己、改善和提高自己。

8.学会正面表达自己。很多家长明明是担心孩子,很爱孩子,但说出来的话确是指责。于是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爱,只接受到了指责、不满、嫌弃的讯息,比如明明是担心不吃饭伤身体,说出来的话却变了味,“你看看你,又不好好吃饭,整天挑这挑那,都烦死了。我辛辛苦苦做那么多……”此时孩子会说:“烦死啦,吃饱了!”放下碗筷然后起身回屋了。

9.给予孩子科学的性教育,不要谈性色变。随着孩子身心的成长,开始逐步对性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了,与其孩子们自己从网络或者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不如家长通过学习,然后告诉孩子一些相关的知识。

闫瑞颖医生最后强调,父母在这个阶段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用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和成绩上。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心理上更需要来自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做好铺垫和充足的准备。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脆弱敏感的,如果发现孩子低落情绪或者焦虑情绪持续较长时间还是调整不过来,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文字|精神心理科 闫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