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则新闻:1月27日,洛阳市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老城区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272个,总投资17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1亿元。具体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转型、基建、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个新闻,我们先说说美国,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对美国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原来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落后,原来美国很多人都没多少存款,等等。其实,美国基础建设落后和存款少,是因为美国社会发展的模式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目前主力还是依靠投资驱动来促进经济发展,看看这次洛阳的272个项目就知道了。而美国是依靠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国家。大体上,经济如果想保持一个不错的发展速度,要么依靠投资,要么依靠消费,或者两者兼得。在几十年前中国基础设施落后,所以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某些地方已经培育出了自己的支柱产业,但是大部分城市依然必须依靠投资才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发展。

但现在不是几十年前了,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就以洛阳来举例,十几年前就建设了洛南新区、洛浦公园等,前几年又开发了伊滨新区、地铁等投资项目。现在洛阳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不错了,未来可建设的空间也越来越少。我们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动力从投资转向消费了。一方面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再大规模投资浪费会越来越严重,性价比也会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政府负债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包括洛阳,投资领域基本围绕在某些固定的几个领域,投资回报根本就不敢想。而房地产又不能作为当地的支柱行业,所以当政府负债到一定程度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虽然美国的消费驱动,造成了普通老百姓的负债过高,但是中国目前的投资驱动必定会形成某些企业和政府的负债过高。其实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是消费渠道占比过高,中国是投资驱动占比过高(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扩大内需就是这个原因),完全可以两者兼顾。现在应该把如何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作为重点,其次多投资有利于促进消费的领域。因为只有让本地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场景更加完善,才能逐步摆脱投资驱动的模式,进而转向消费驱动。说的简单点,更多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又多了一个高架或者路又宽了或者门前的广场又漂亮了(当然这些也很重要),只不过相比之下,老百姓可能更喜欢收入的增加,手里每月的钱实打实的多了不少。有人说可以发放消费券,这个其实有点极端,这个可以探讨,但至少我觉得不是最好的办法,不符合中国国情。发放消费券还不如规定所有政府投资的项目,比如雇佣多少洛阳当地人,而且工资不能低于多少等等,条款完全可以加到合同里。然后在项目上尽量选择可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或者有创新消费场景的项目。总之,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当地合理健康消费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程度了。当然了,长期来说还是需要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农业、服务业、制造业都可以(除了房地产,当然我不是说房地产不好,如果万科、恒大都是洛阳的企业那当然可以,但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一个淘汰期了,洛阳已经没有机会培育自己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房地产对当地来说,只会推高房价)。

此文是随笔,看看即可!(作者:鲁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