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户籍制度改革成了大热门,但官方文件写太正式,大家有些不明白,各大专家也是模棱两可的说意义重大,但福利到哪里也没说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唠唠新一轮户籍改革究竟讲了什么,哪些人会从中受益,顺便在谈谈这一改革对房地产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咱们先来看看原文内容:

根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方案,我国将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转移接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促进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

看完觉得太复杂,不要急,其实重点只有两个:

1.我国将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其实想要读明白官方文件其实不难,学会断句断词就可以了,例如这一条就可以拆分为一下词语“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这样一分开之后是不是简单了很多?

其实这一点就是指,城市群之间未来可以做到不落户但积分累计互认,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工作在A地区,如果按照居住年限有了落户的积分,如果现在我想到B地区去落户,那么A地区的积分是可以累积到B地区的居住年限中的。

这一点完全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在不同城市之间落户的困难,未来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只会更自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在哪儿落户就落户。

2.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这条不难理解,简单的来说就是未来你在哪里生活工作,户口可能就跟着去哪里。

这对那些在大城市奋斗的无房者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是“人在大城市打拼,户口在老家”,未来打工人对打工地的归属感会更强,有户口在也能够享受工作地的社会福利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两条户籍改革内容看上去非常不错,但大家先别忙着开心,因为以上这两条的适用范围、前提是“除超大、特大城市外”!而光是这几个字就排出了以下16座城市:

6座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

10座特大城市(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东莞、武汉、成都、杭州、郑州、南京、西安、济南、沈阳、青岛。

虽然说,在不少人的概念里,除了北上深,其他的城市户口基本上可以随便拿,但这个16座城市的常住人口也只达到了1.68亿人,中国14亿人口剩下的12亿基本上都混迹在各大三四线、十八线小城中。

同时这也能说明,这次户籍改革引起的楼市红利,并不是所有城市,而是第二梯队的城市,尤其是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

户籍改革的本质其实是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紧接着就是资源的自由流动。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人口也是哪里能赚钱,哪里的就业、医疗教育机会更好,就会往哪里聚集,因此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扎堆的人就越多。

一方面,大城市面对医疗、住房等资源分配,会根据户籍人口所有倾斜,而人口还是消费行业的长期支撑(例如房地产市场),因此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格局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人口下降得厉害,厉害到即便放开二胎,也没有改变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城市只有将人口流动的范围缩小,让人口集中流入到指定区域,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2020年全国各地都在背地里暗自“抢人”,而2021的户籍改革不仅正式揭开了第二梯队“抢人大战”的序幕,甚至是在加剧城市之间的竞争。

未来不论是年限累积,还是居住地户口制度,人口流动自由了,无论是不是原住民,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给到居民,城市就面临被居民随时淘汰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户籍制度改革的落实下去,城市之间内卷会越来与严重,第一梯队的城市还有人口经济支撑,而其他城市真的要靠抢来生存。

因此,对于楼市而言,户籍制度的改革其实是在预言未来城市的发展,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房地产也是如此。

就目前来说,城市的竞争力也是与房价相关的,越是房价高的城市,竞争力越强,产业发展越充分,如果这些城市由于土地供应紧张,住宅用地严重供应不足,导致买房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那么房价只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而人口流入不足的收缩型城市,从居住和投资的属性上来看,居住价值依然存在,但是投资价值未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内卷之下,五到十年内就会出现房价下跌的可能。

综上所述,对于在大城市生活的你来说,这项改革可能没啥用,但至少对于外来城市务工人员,这项改革保障了他们工作城市福利资源的公平公正。

至于超大、特大城市什么时候能够试点,小编觉得难,至少北上不是这么轻松开放,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未来等到北上的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也许会做出让步也不一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