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推理小说了,周末在家读了读《消失的13阶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里对日本死刑制度的讨论和描写都很深入,这一点很长见识也很引人深思。

事实上,日本不是个废除死刑的国家,但为什么法院就是不判死刑?

波叔觉得,跟一个日本人有关系。

这个人叫永山则夫。

因为他,日本改变了死刑的量刑标准,自他以后,在日本,判处死刑变得极其困难。

他究竟干了什么?

杀人,还不止杀一个,死者跟他无怨无仇。

按理说,他应该偿命,可是他犯案的时候还未成年。

正因如此,他成了日本战后死刑判决史上的争议人物。

他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也是诗人、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后的永山则夫

1949年永山则夫出生在北海道一个有8个孩子的家庭。可以说,他的生活,从小就看不到希望。

父亲酗酒醉死街头,母亲带着4个孩子出走,剩下的4个只能自生自灭,永山则夫就是被留下的其中一个。

他跟着患有精神病的姐姐拾荒为生,还被有暴力倾向的哥哥虐待,这使他性格也变得喜怒无常。当有人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回答:想自杀。

自小缺乏教养,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也辨不清是非。

生活的磨难让他绝望,便有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1968年,19岁的永山则夫潜入驻日美军基地的宿舍,盗走了一把左轮手枪。

出来后在大街上,先后射杀了四个人。

一个看门人,一个夜巡警察,以及两名出租车司机。他并不认识这些人,只是见到,开枪了,人死了。

就是那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19岁的少年成了恶魔。

因为当时日本法律规定,20岁才算成年人,山永则夫被判了无期。

在狱中,恐怖和罪恶的气氛使他陷入思考,他开始学习认字,读书,慢慢地可以在本子上写诗写散文。

永山则夫的练习簿

书籍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渴望读书,甚至开始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

这个本来目不识丁的少年,思想越来越深刻。

第十次开庭时,法院就函馆出租车司机的案件进行审理。他陈述道:

函馆的案子是我干的最坏的一起。但是,我想说一句,只要月亮上还有沙子,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这个世上的悲惨事件就不会消失。

后来,他以自己艰辛的少年经历为题材开始写故事,成为了一名“凶手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海》

1971年3月,他将十本狱中的笔记集合成册,以《无知的泪》为题出版。他说:

我是无知的,不仅没弄清真正的敌人是谁,还杀了无辜的人。

他还相继创作了《木桥》《弃儿》《异水》《日本》《华》等作品。他将稿费寄给了受害者的家属,还捐赠给了世界各地的贫困童工。东京的出版商以及儿童慈善事业人士还共同建立了“永山儿童基金”。

《无知的泪》

更让人叫绝的是,有女粉丝读过他的书,竟然爱上了他,并与他狱中结婚。

1979年7月10日,案件再审,东京地方法院判处永山则夫死刑。永山不服,上诉到东京高等法院。

1981年8月21日,东京高等法院在判决中推翻之前的死刑判决,减刑至无期徒刑。因为东京高等法院认为,永山犯罪时尚未成年,童年生长环境恶劣,并且他已经结婚有配偶,减刑以期悔过。

这样的判决,就跟江歌案一样,检方当然不服,继续上诉到日本最高法院。1983年,最高法院推翻东京高裁的判决,要求重审。

在判决书中,最高法院对死刑量刑标准这样写道:

  1. 按照现行死刑制度的立法,根据犯罪的性质、动机、方法(特别是杀害方法之连续性与残虐性)、遗属所受感情伤害、社会影响、犯人的年龄、是否有前科、犯罪后的情况考察。罪行确实十分严重,无论从量刑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被处以死刑。
  2. 即使犯罪时是未成年人(日本20岁以下为未成年人),但是因为已经到了18岁(日本法律规定18岁以下不能处以死刑),罪行极其恶劣,也应判处死刑。

此后,永山则夫的案件成为了决定死刑的标准,被称为 “永山基准”,包括以下9点:

1.犯罪的性质
2.犯罪的动机
3.犯罪的方法,特别是杀害方法之连续性与残虐性
4.结果严重性,特别是被杀与被害者数
5.遗属之被害感情
6.对社会的影响
7.犯人的年龄
8.前科
9.犯罪后的情况

按照“永山准则”,死者人数是判处死刑最为重要的标准,被告人只杀害1人时被判处死刑被认为是“反常”的。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明白,为什么陈世峰能捡回一条命?

在反反复复的上诉和重审中,1987年3月18日,东京高级法院重审,终于改判永山则夫死刑。那时距他杀人犯案已经过了18年。

1997年,永山则夫杀人后的第29年,他终于被处以绞刑。

但是从永山则夫的一连串法院审理开始,日本司法部门对于死刑执行的批准越来越慎重。20世纪90年代后,不少死刑犯十几年都没有执行死刑,有些受害者家属到死都看不到死刑的执行。

没错,他有才华,诚心悔过,也有人接受他。

但是他犯下的罪永远无法弥补,给受害者亲属带来的伤害永远无法抹去,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你无法忽视。

记住,今天的善并不能抵消过往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