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时候,战争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意味着会有太多的离别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就像我们国家抗战时期一样,很多家庭都因为战乱的缘故,在逃难中与家人走散,甚至到了和平年代都难以寻回亲人,所以战争给很多人带来的伤痛都是无法弥补的。

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距离现在有80余年,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伤害依然是在隐隐作痛。尤其是这位山西男孩的经历,犹如一首哀伤的歌,在人们的耳边不断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因为战乱,被迫离开母亲

这位山西男孩出生于晋南的农村,至于是哪个县哪个村,甚至自己原本叫什么名字都已经记不清。对于父亲的记忆,也只是知道在自己五六岁时从军去了,可是那时的他并不明白,在如此动荡的时期,家里少了父亲就等于少了顶梁柱,所以即便是母亲日夜操劳,他与妹妹也只能糊口度日。最终母亲实在无法支撑这个家,就把妹妹卖给了别人家当养女。对此,他深刻地记得母亲当时呜咽地说"去了你还有口饭吃,留下就真的饿死了"。

后来,伯父又给母亲说"我弟弟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或许已经战死了,你改嫁吧",于是这么山西男孩跟着母亲随了一位穷光蛋。可是两人却不料,这位穷光蛋穷就算了吧,身上还有的不少的债务,三人还经常需要躲避追债人。眼见这样的男人不仅没有让母子二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是更加糟糕。母亲就带着儿子趁着夜色永远离开了穷光蛋,向着有光明和未来的地方前进。

然后在一处有着一万多人口的集镇上,母亲又嫁给了一位农民,生活也渐渐开始变好,于是母亲就将儿子送到学校读书。起初这位继父还觉得让男孩上学可以,但不久之后他就不愿意了,认为读书纯属浪费,种地的根本就不需要文化。然而在这个问题,母亲寸步不让,所以夫妻二人经常为此吵架。

而在这个集镇的附近,正好驻扎着一支国军部队,部队里的士兵和将官经常也会到集市上买东西,于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这位母亲结识了部队中一位姓郭的中尉。然后有一次,母亲将郭中尉请到家中,好酒好菜地款待着,最后提出了希望让儿子可以继续上学的请求。郭中尉也是一位豪爽之人,便答应了这件事,认了这位男孩当养子。虽然之后继父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大发雷霆,但是母亲却是铁了心,让儿子跟着郭中尉走,于是这位山西男孩彻底和这支部队拴在了一起。

郭中尉言而有信,将孩子带回家后,买了文具等学习用品,又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学校读书,同时他还给男孩起了名字,叫做俊明。意思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位英俊而又聪明的人。但部队不是不动的,在上级的指派下,是需要经常换地方,所以俊明也就跟着部队动,换了好几所学校读书,同时也使得自己和母亲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争让俊明二度成为俘虏

在跟随部队调动的过程中,俊明也渐渐成为了部队中"小可爱",受到了众人的喜欢,而俊明本人也在和这位大人们交往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但天有不测风云,战争年代任何温馨都是短暂的。

1943年6月,郭中尉所在的27军奉命向南转移。为此俊明不得不再一次停止学习,跟着部队南移。经过长时间的行进,他们来到了可以听到黄河水声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里其实是河南济源)。夜间,天空下起了大雨,所有人就顶着雨就地休息,准备睡醒开始渡黄河。但等到第二天清晨渡黄河时,日本兵就如同猛虎一样扑了过来,随即就是一场恶战。战斗的结果就是,俊明成为了日军的俘虏,而他的养父郭中尉却死在了战斗当中。

当时,日本兵在发现俊明之后就向中队长请示,该如何处置这位小男孩。对此,中队长看着俊明,说到"没办法,先让他跟着我们走吧"。于是俊明作为俘虏开始跟着这支日本部队前行。在路上,日本士兵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位小俘虏,并且由于那个时候俊明剃了光头,所以大家都叫他"光少年",由此"光"就成为了俊明的姓。而俊明为了适应日本部队中的环境,也渐渐学会了日语。

随着济源战役的结束,日军第37师团步兵227部队第七中队被命令南下,俊明也就跟着这支日本部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枣树、杨树、黄土地、窑洞......1945年6月,俊明已经跟着这支日本部队来到了越南的西贡。可是此时的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军在盟军的反击下,再无抵抗的能力。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

这一次这支日本部队成为了盟军的俘虏,而俊明也因此二度成为了俘虏。只是小小的俊明还并不是很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战争给他带来的只有数不尽的离别,就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自己控制。然后俊明就和其他日本俘虏一样,被关在了泰国的一处战俘收容所里面。

与此同时,"如何处理这位男孩"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毕竟他是中国人,是日军以前的俘虏,放在战俘收容所明显不合适;但是遣回中国又难以找到他的亲人,之后的生活相信不会容易。就在众人惆怅时,日本军医加地正隆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被日本人收养,成为大富豪

加地正隆表示自己愿意领养光俊明,中方也因为俊明实在难以找到母亲,不再坚持引渡。于是在最后为了慎重,以及对俊明的负责,当时盟军驻万象第18方面军司令部长官、英军布伦斯基将军和日军佐藤师团的代表下村氏,专门签订了一份《少年同伴请愿书》。至此,加地正隆与光俊明的领养关系正式确立。

1946年5月,光俊明随着那些被送回国的日本战俘坐着轮渡从越南万象前往日本。当时在船上的日本士兵们就仿佛挣脱了枷锁,各个神情上都有着说不尽的放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而另一边,俊明也是在养父加地正隆的介绍下,不断了解着日本熊本县的生活,同时告诉养父"自己一定会适应那里的生活"。

此时俊明已经是一位11岁的少年了,在多年特殊环境下的成长,使得他比同龄人成熟的要更早一些,少了一些活泼,多了一些深沉。再加上作为黄土地孕育出来的人,早已经造就了俊明山西人坚韧刚毅的性格,因此他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干劲。

到了日本后,加地正隆一家人对于俊明是非常友好的,并且在加入日本籍后成功地在熊本县念书上学,这是他妈妈始终的愿望,如今终于得以实现。1955年4月,俊明考上了熊本商科大学,毕业后在神户的一家贸易公司工作。

1969年,34岁的俊明与同为熊本县的一位叫范子的姑娘结为夫妻,这位来自山西的"种子"终于在日本开始生根发芽。直到1986年,已经有着三个孩子的俊明有了属于自己的进口公司,成为了一位大企业家。

可俊明虽然从当初可怜巴巴的战俘成为如今的富豪,但是在他的心中依然有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那就是因为战争与他离开的母亲和妹妹,现在在那里,过得还好吗?

四、回国寻亲

在中日交往正常化后,许多二战中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纷纷回到日本和家人团聚。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啃噬着俊明的心,他是多么地想回到家乡,见见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于是在之后,俊明向驻日的中国机构提出了申请,希望可以回到家乡山西寻亲。最后在中国外交部和山西省外事办公室批准后,俊明和养父加地正隆来到了山西。

当时,日本还有一家电视台组织了一个摄制组跟随,因为他们觉得可以将俊明的故事拍成纪录片。为此摄制组做了很多的功课,不仅采访了俊明本人,而且还采访了当初俘虏俊明的那些日本士兵,然后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了济源战役的实际情况和之后的部队动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一个标题叫《遥远的妈妈》纪录片开始成形。最初摄制组对于俊明寻亲是抱有不小的希望,觉得他可以找到自己的母亲,一旦找到,这个纪录片就是经典。但是事实总是残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俊明在回到山西后,确实找到了一位跟俊明妈妈经历相似的女性,可是在俊明和这位大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并不是他的妈妈,最终这趟寻亲之旅以失望告终。山西在抗战年代是遭受日军蹂躏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无数人妻离子散,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就是战争给所有人带来的"创伤"。光俊明在最后也是祈祷到"战争啊,残酷无情的战争!但愿这种灾难永远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流落日本的山西孤儿光俊明》 林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