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真爱和牺牲,这期《奇葩说》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到年底,总会有各种关于爱情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让大熊想起了以前一边看《怦然心动》一边幻想真爱的场景。

说起“真爱”这个词,似乎总和电影里的美好的画面有关,但是真爱真的就像电影里演绎的这样简单吗?

最近一期《奇葩说》里,就提到了一个关于真爱的辩题:

“好不容易遇到的真爱怕狗,我该不该把狗狗送走?”

这个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的辩题背后,隐藏的却是关于爱情和牺牲的讨论。

题目里出现的“狗狗”,其实非常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赛前的采访里面,颜如晶就提到,自己是一个怕狗的人。

小时候曾经被狗追、被狗打、被狗咬,所以直到现在这个年纪,她还会因为怕狗到要爬到车顶躲避。

但是同队的欧阳超是一个对狗狗很有感情的人,完全没办法想象这种情况。

不知道面对“真爱”和“狗狗”的选择题,大家会如何做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个辩题,持“应该把狗送走”的正方小鹿说:

怕≠厌恶≠嫌弃。怕是恐惧,恐惧是没办法克服的。

说到狗狗,大熊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只伸着舌头会咧嘴微笑的萨摩耶。可是在怕狗人士的眼里,狗狗可能跟“可爱”“治愈”等等美好的词汇都扯不上关系。

用小鹿的比喻来说,怕狗人士眼里的狗狗,更像是普通人心中的“蛇”。但是因为狗狗有善良的外形,所以怕狗人士的恐惧没办法被理解。

其次,人类和狗狗的关系是我们单方面建立并主导的。

很多人喜欢狗狗,是因为在和狗狗在相处中,只要付出,就能获得百分之百的爱和忠诚。

但是人类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单箭头的爱情故事我们已经看得够多了

那么,人类之所以还在寻求真爱的原因是什么?想必大家心里都自有答案。

假设我们面对爱一个人产生的冲突就往后退,那我们永远只会是那个只敢依赖狗狗而不敢爱人的胆小鬼。

如果一定要定义狗狗和人类之间的感情,那么冯晓桐认为,它更接近于友情。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铁哥们”。

所以,狗狗是不会阻止主人变得更好的。如果主人找到真爱,狗狗是那个会比其他人更开心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没注意到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两个字——“陪伴”。

对于想要用一生来陪伴主人的狗狗来说,真爱的出现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在它们眼中,不是这个所谓的“真爱”抢走了自己的主人,而是出现了一个可以让主人托付一生的对象,是这个人接住了“陪伴主人”的接力棒。

反方的也李佳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应该为了真爱送走狗。

今天送走狗,明天可能就会送走闺蜜,后天送走会是什么?

今天你为真爱退后的这一步,在未来会不会就成为了你向他不断妥协的第一步?

爱情里如果不断地为对方妥协和改变,最后会不会幸福不知道,但是你一定会变成一个为他量身打造的“定制女友”。

而且为了对象送走狗狗的这个做法,对于索取方,这成为了无上的负罪感;对于让步方,这成为了日后可以被当做“把柄”的牺牲感。

这两种不平等的负重,会渗透在两个人未来的每一天。

反方的颜如晶本来就是一个怕狗的人,但是她也很清楚,这种情绪不是“讨厌”。所以面对真爱怕狗,她的答案是——不要。

因为对于你来说,对方是真爱。但是对于真爱,他还不确定能肩负你未来的人生,这份爱太沉重了。

最后她提醒了大家,真实的人生不是二选一的人生,不是只有送走狗,才能保全真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实的爱情也不是一味忍受和退让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很简单,解决比放弃更可贵也更深情。

如果是和真爱的话,一定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法。

在大熊眼中,真爱固然重要,但是爱情的天平不应该是倾斜的。两个人在一起,或许免不了妥协和改变,但是我们的牺牲也不应该是没有底线的。

真爱到底是什么?

面对刘擎教授的奇袭,欧阳超给出的答案是——真爱就是不接受二元对立,不会让另外一方不断妥协自我、牺牲自我。

真爱就是可以允许我用完整的自己、独立的人格去爱对方。

而刘擎教授则引用了一位法国哲学家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整的,由于我们愿意奉献、牺牲和成全对方,我们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真爱的意义大概就如卢广仲的歌里唱着的:“那一天你走进了我的生命,谢谢你成为了我的几分之几”

因为爱你,我才变得更完整了。

诚然,一份好的感情是会得到朋友的祝福的。梁秋阳就提到过电影《心灵捕手》里面的剧情。

主角威尔因为童年的创伤不敢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此时他的真爱在另一座城市。每天开车载威尔去上班的好朋友对他说:

“我每天接你从郊区到城里打工,你知道我最希望看到的场景是什么?我希望看到有一天,我去你的房间接你但是你不在,那意味着你去到了你应该去的地方”。

可是,即便我们能感受到真爱的重要性,也并不是要让我们为了他舍弃朋友或者其他东西。

小鹿在一开始就有提到,为了爱情我们需要往前走,但是往前走不是毫无底线的。

今天我们要放弃的可能是一只狗、一个坏习惯,不知道未来就会演变成,要放弃我们的家乡、朋友。

那天

不是不愿意为真爱做出任何改变,而是说我们要明白“妥协”的底线在哪里。

就像颜如晶说的一样,爱情里有很多“不知道”。

未来都是未知的,你不知道这一刻你眼里的真爱,能不能像狗狗那样一直陪伴你。

为了“不知道”的未来去放弃这些现在对我重要的东西,是一种勇气。

但是如果“不知道”变成了已知的确定,我们就能确保自己不会为了此时放弃感到遗憾吗?许多年后在路上遇到相似的狗狗,就能不带一丝后悔吗?

其实这个辩题到了最后并不是在讨论人和狗之间的的关系,而是在爱面前我们要不要牺牲得彻彻底底。

这期《奇葩说》的用这样巧妙的方式,揭开了爱情的另一面真相。

是思考,其实更是勇敢。

节目最终打动我的并不是哪一个辩手的发言,而是马东最后的阐述。

当你决定去追一个怕狗的人的时候,其实内心里已经接受了“狗狗会离开”的心理预期。

而人类之所以要面对这个难题,其实是源于内心的贪念——我们两个都想要。

就像在《奇葩说》的游戏规则里,每位选手都想获得现场观众更多的票。

而在人生当中,我们也不可能拿到所有的票。所以有时候只能放掉一部分贪念,让接受你的人留下来,让不能接受你的人离开。

而现实中最“现实”的部分就是——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