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定狮子山正续寺牌坊是不是有彝族风格?

建文帝龙潜武定狮子山,凤氏土司作为罗婺地的主人,肯定是绕不开的。

武定凤氏土司不但不避开,为了庇护建文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来看建文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4年,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金川门下, 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续寺前大型壁画

明史这样说: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随后,围绕这桩明朝第一谜案,落留下了三种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烧死了;第二,“不知所终”;第三,“遁去”即逃跑了。

其中最靠谱的就是“遁去”说,有后来的一段历史为证:

甲戌年,今上御日讲,问辅臣以建文君出亡事,张居正对曰:“此事国史无考。但相传正统间,于云南邮壁题诗,有‘流落江湖数十秋’之句,一御史异而询之,自言建文帝,欲归骨故土。遂驿召入宫养之,时年已七八十,后不知所终。--《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年(1574年)十月十七日。

建文帝“”到了西南,到了云南,到了武定狮子山,其中的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这里是与建文帝关系不寻常的沐氏家族的势力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院曾是帝王居

再来看武定的凤氏土司。

据史料记载,建文帝首先进入四川境内,经过几番周折,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辗转来到云南,驻锡于昆明。

时任云南镇守的沐晟,派心腹将建文一行秘密送至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凤氏的辖区内,并吩咐凤氏土司暗中给予保护。

那么,凤氏土司的当事人干嘛这么听沐家家主话,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呢?

沐氏自从开疆大臣沐英留守云南至明朝末代沐天波镇守云南为止,已是第十七任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黑龙潭沐天波书写的匾额

而武定凤氏土司也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阿而为罗婺部长“雄冠三十七部”,至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改土设流”时的末代土官凤思尧降授为武定府经历为止,历经了393年二十一传掌管武定地方政权。

这其中,约有200年的时间与沐氏镇守云南期间交叉,沐氏与凤氏也堪称世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家城遗址

当然,这种上下级关系的“世交”肯定是不靠谱的,靠谱的还是背后的利益关系。

来看几个例子:

洪武十四年(1381)为扫清元军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朱元璋调集30万大军,以傅友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为副将,出兵征伐云南。

面对对明军强大的攻势,继任不久的商胜面临艰难的抉择。作为罗婺部史上的首任女土官,所要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一个庞大部落的命运和前途就担在了一个女人的肩上。

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商胜带上元王朝颁赐的金牌印信,自备千余石粮食,组织人马赶到昆明金马山明军驻地,将所带粮食交予明军,金牌印信上缴明朝官员千户徐某,以表诚心归附。

明朝官员决定将原武定路军民总管府改设武定军民府,并临时委任商胜为武定军民府代理土官知府,正式任命尚待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颁旨下诏。

请注意,带领这一路大军的,就是后来留下来镇守云南的沐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广福路盘龙江边的沐英像

到了明朝的第二代凤氏海积土司继位之后,将“靖难之役”后流亡的建文帝藏匿在武定狮山。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按规矩土司要赶赴京城“朝贺”朱棣登位改元永乐典礼,途中耳闻目睹了官府捉拿建文帝的紧张形势,海积土司惧怕窝藏包庇建文的事情败露,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自杀于藁县的宫邸中。

檀萃《农部琐录·土司志》载:

成祖初年,海积觐上,慑于天威,恐其事露,殂于藁邸,实由裁也。

时间上看,此时正是传闻建文帝潜入沐晟家又转送武定军民府凤家城(又名龙三藏)的时期,朱棣也怀疑建文帝是否已逃往西南,自然要向海积追问建文帝的下落。

海积左右为难,不说实情就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说出实情又对不住沐晟和建文,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采取自杀来保全建文帝和黔国公沐晟。

这是不得已的生命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家城遗址

海积之妻萨周、儿媳妇商智相继袭职后,继承海积遗志,继续为建文的人身安全作了不懈努力。

而萨周、商智以二女子仍遵前志,庇帝往来,不废忠顺,亦事之难者,而其迹甚隐矣。……商智曾命通事张应修正续寺山门,为帝所潜处也。……萨周、商智隐庇遁帝,世笃忠贞。

那沐家又是怎么回报这份忠贞呢?

商智袭职的时候,《凤英自提世系碑记》记载,商智于永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行在吏部法字五十号堪合为袭职事,

该总兵官黔国公沐奏节该奉圣旨,黔国公说商智应袭,着他做土官知府。

别小看这句感觉没多少文化的话!

这可是吏部代表大明承认土司合法地位的话,最后一句“着他做土管知府”可是出于皇帝之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黔国公沐的一句话。

关键时刻,领导的一句话,可以省多少事,少奋斗多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定狮子山山门,凤家修的?!

后续

到了后来,建文帝不管是被正德皇帝接回大内(这个明朝最另类的皇帝还真做得出这样事!),还是在什么地方终老了,总之是过去了。

再后来,弘治三年(1490),弘治中兴堪称英明的明孝宗朱祐樘,御赐罗婺土官家族凤姓,阿英改名凤英,罗婺土官家族凤姓由此开始。

武定罗婺土司,正式更名凤氏土司。

而弘治年间的沐家当家人是沐琮,为第三代黔国公。

关于沐琮,历史这样评价:沐琮为政务持大体,虽然宽容大度,却以法度相约束。对于属下土官的馈赠,尽皆推辞,一无所受。在镇三十余年,使边人安乂。

张廷玉《明史》:

通经义,能词章,属夷馈贽无所受。

没有了西平侯沐英的“威”,没有了黔国公沐晟的“恩”, 云南或者说凤氏土司于沐氏上升到了沐琮的“敬”, 进入了一种新的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