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

不到6岁的孩子跟着父母去商场,想买一个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哭,再不同意,孩子就在地上打滚,父母感觉难堪,就给孩子买了,息事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岁左右的孩子想要一部手机或者其他比较贵的商品,妈妈不给买,孩子就开始破口大骂“连手机都不给我买,不配做我的妈妈”,严重的还会拳打脚踢。

上面这两个例子很说明问题,那些小时候总是轻易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一旦不如意,就会对父母出现大不敬的行为。孩子越大,要求越多,力量越大,父母都对付不了孩子。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尤其是6岁前,家长不管,等到青春期想管也管不了。

控制不住情绪的孩子,只要不合心意,就会撒泼耍赖,甚至骂人打人,冲动易怒。在学校,同学敬而远之,没有好人缘。走入社会,动不动作天作地,没有好机会。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说,一个人的成功在于1%的智商+99%的情商。对个人的人生成功、职场顺利和家庭幸福都起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

控制情绪是高情商的基础,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和人初次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这个人能否控制情绪,就知道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孩子不会自动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需要父母帮他。李玫瑾教授说12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在12岁前,孩子还能听父母的话,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孩子识别不同情绪

孩子从1岁开始,就有对情绪的识别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为以后表达情绪做好准备。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仇恨、厌倦、害羞、嫉妒、失望、反感、怨恨、自责等等。

孩子不可能每个情绪都能出现,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绪都演示给孩子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绘本的形式。

我给孩子看过很多认识情绪的绘本,像《斯凯瑞金色童书》,这本书用卡通图画的形式,向孩子展示了不同情绪,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进行表演,让孩子直观了解。

也看过《给孩子的情绪书》,这本书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不同情绪的表现,当孩子遇到这种情绪时,就能迅速识别自己的情绪,认识和解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获得向阳而生的勇气。

让孩子合理发泄情绪

脑科学家发现,人的情绪脑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想强迫孩子克制情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有些孩子小时候被管得很严格,哭的时候,大人就说“不许哭,憋回去”,这种方式并不提倡。

那些小时候总是被压抑、把情绪憋在心里的孩子,表面看上去很老实,但是一旦有一个引爆点,很容易作大业。

李玫瑾教授也说过:老实人是最可怕的!很多犯下大错的人,偏偏是很老实的人。

所以,要允许孩子释放情绪!比如和孩子制定了规则,孩子想破坏规则,父母不允许,孩子哭闹、撒泼打滚,就让他去释放。这样孩子就知道父母的底线,不会因为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父母就会妥协。

6岁前,孩子明白了必须遵守规则,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不会用情绪控制父母。

教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不足、经历不够丰富,表达情绪的方法很有限,会下意识地哭闹、打滚、打人。这些都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不需要教就会使用,是基因中留存的一种能力。

在孩子情绪稳定后,要告诉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用破坏行为表达。只有好好说话,别人才会明白你的诉求。

孩子当时能理解,点头答应,但是再遇到时还会忘,不能准确表达。我们要有耐心,每次都教他方法,引导他说出来,孩子就会慢慢习惯。

教育孩子都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轻易而来的结果,做好思想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的方法

孩子遇到情绪问题,很难从情绪中走出来,要帮助孩子进行缓解。这一点确实有难度,就是大人也感觉为难,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

曾经看过一本书《零压人生》,主要告诉我们用生理的问题解决心理的问题,看完很受启发。

很通常的做法是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做一些感到快乐的事情,比如玩一玩喜欢的玩具。孩子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只要玩起来、玩得高兴,不愉快的事情就一扫而光。

按照音乐节拍,进行规律运动,比如跟着音乐节拍散步或跑步,能改善前额皮质对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的控制,让情绪得到缓解。

做一做深呼吸,降低呼吸速率,每分钟呼吸6到7次,持续15分钟,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跃度,达到缓解情绪的目的。

另外,倾听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观察大自然的景物、闻花香,也都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当孩子学会这些方式,再遇到情绪问题时,就不会只是痛不欲生,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

孩子在6岁前,学会控制情绪,不再用情绪控制大人,长大以后会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孩子也更容易成功。所以,父母们努力吧!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