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观点#

文:海小溪

苏菲·玛索说:“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的生活中自我迷失。女人可以衰老,但一定要优雅到死,不能让婚姻将女人消磨得失去光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是鲁迅的发妻,鲁迅是在被母亲骗回去,无奈之下才娶的朱安,朱安是个受封建思想影响很严重的女人,而当时的鲁迅接受新教育偏偏特别反感那样的人,于是处处嫌弃她,比如裹小脚,不识字,长得又丑。

因此从不她谈话,也不碰她,对她很冷漠就像是陌生人一样。

鲁迅甚至说:她不是我太太,是我母亲的太太。因为那时朱安想着自己已经嫁人了,就应该照顾家里服侍公婆,所以一直把婆婆照顾得很好,就像是一个丫鬟。

面对于这样的情况,明知道鲁迅并不喜欢自己,却还是一直心怀希望,妄想着有一天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结果一等,却等到鲁迅娶许广平,而这时的朱安虽然心里难过,却还是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老了有个孩子给自己送终,于是,对许广平的孩子照顾有加,而许广平的孩子一样不领她情。

再后来,鲁迅与婆婆离开人世后,没人接济的生活,陷入窘境,连吃饱都是个难题。

朱安是个可怜的女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要离开这样一段失败的婚姻,毕竟受封建思想影响,没有离婚和改嫁的观念。当然了,她那时候也没有勇气离开,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在鲁迅家生活那么多年,都是鲁迅给钱的,同时她心里还一直抱有幻想,总想着迟早有一天能得到鲁迅的接纳。

她在与鲁迅结婚后,在婚姻中自我迷失,思想不独立,经济不独立,还不敢去改变现状,最终晚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在现在看来,也许要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一个在婚姻里没有主见,自我迷失,活在他人之下,一直依附他人,妄想得到他人改变而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生活,只能以悲剧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张幼仪却是一个好的典范。

张幼仪也被徐志摩百般看不顺眼,也觉得她封建、“土 包子”,也曾被用轻蔑和不屑的眼光看待。

两人同床异梦,思想和观念完全没在一个平面上。

但那时的她会为自己努力争取一个请家塾教师学习的机会。

在异乡怀了二胎时,徐志摩让她“赶紧打掉”,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而徐志摩却不耐烦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

徐志摩离开后,张幼仪依然忍着内心的难过,在德国生下幼子,就在此时,等来的不是徐志摩的照顾而是一纸离婚书。张幼仪见徐志摩如此铁石心肠,虽然悲痛也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

她苦苦维护的婚姻并没有如自己期盼的那么美好,最终只得到自己的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可喜的是离婚并没有打倒张幼仪,没有了婚姻的镣铐和束缚,反而使张幼仪重生。

没了婚姻,她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拿着徐志摩父母给的生活费带着幼子,一边去学习法语、德语等等,提升自己。

她没有给自己时间悲伤、用来祭奠自己失败的婚姻,而是走出来,走向更为广阔、属于自己的生活。

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新女性:担任德文教师,被聘为银行副总裁,经营服装公司等。

后来还嫁给一位苏医生。

因为她的“主见、主张、主动”的独立思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没有依靠,没人帮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女人整天都在家里,与外界缺少接触,就会与社会脱节,更会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迷失自我。

如果张幼仪没有离开那段失败的婚姻,她也不可能拥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也许会像朱安那样,委曲求全,一直在痛苦的婚姻里痛苦的生活着。

如果你以为失了婚姻就失了一切、自认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失了活下去的勇气,那才是最为可悲的,而被打倒的往往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一个有主见、独立自主的女人来说,失去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上帝给你关了这个门,会给你开另一扇窗,只要你不被打倒,敢于站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依然会有一条路让你走向精彩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婚姻是为了幸福,如果在生活中你感到万分的痛苦,那么离开也同样是为了幸福。

网上有一个父亲说:劝你结婚,不是为了让你尝尽人间苦,也不是为了让你延续香火,而是让你体验下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这位父亲说的话很暖心。

如果这段婚姻让你痛苦没有一丝希望,你要勇敢走出来,幸福不是从失败的婚姻里得到的。

婚姻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婚姻里痛苦万分而不自知。

女人不要在无望的婚姻中老去,要敢于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END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海小溪,如果我的文章让你内心有所碰撞,不妨点个关注,后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