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道:“老师,您说我的同门子夏和子张,哪个更优秀一些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嘛,他常常超越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呢,又常常达不到要求。”

过了一会儿,子贡又问道:“那是不是说明子张更优秀一些呢?”

孔子淡淡一笑,回答了四个字:“过犹不及。”

世间之事,若想做得足够好,就要把握一个度。

凡事做得太过头,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完美的。

《吕氏春秋》有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我们只有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才能中正处世,平安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骄则败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古人追求中庸之道,讲究花未全开,月未正圆。

过度的骄傲违背了天道,最终必定会招致失败。

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你才会看到天地之博大,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相传,有一个爱好丹青的青年,去向大师诉苦:

“大师,我一心一意想要学习丹青,可到今天还没找到一个让我瞧得上眼的师父,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青年的问题,而是缓缓说道:

“老僧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饮茶,那便请施主为我画一把茶壶和一只茶杯吧,也让老僧欣赏一下您的画技。”

青年一听,立刻抖擞精神,准备把自己最好的画技展示给大师。

片刻过后,一幅栩栩如生的“斟茶图”便诞生了:只见一把倾斜的茶壶缓缓吐出一缕清茶,注入茶杯之中。

寥寥数笔,栩栩如生。

正当青年得意之时,大师却说道:“施主画反啦,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才对。”

青年疑惑不解,连忙问道:“大师,哪有茶杯往茶壶里倒茶的道理啊?”

大师笑道:

“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啊。
你希望那些丹青大师的茶能够注入你的茶杯,可你却把自己的茶杯摆得比那些茶壶还高,这又怎么能有所收获呢?
要知道,幽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汪清泉,人把自己放低,才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和优点。”

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下定决心改掉骄傲的缺点,终于成为了一代丹青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骄傲,只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遭受失败。一个真正通达之人,早已把谦虚视为自身的修养。

曾国藩在回忆自己的毕生阅历时,写下了一部《败经》,阐述自己对“败”的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骄败”,其中写道:

“败家之弊,皆从骄生。
骄矜者败,自恃者危。”

可见,过度的骄矜,不仅会危害自身,还可能影响一个家族的兴衰。

人生很复杂,心焦气躁,一不小心就会判断失误:

人生很简单,戒掉骄傲,每一步都带你走向成功。

过安则危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在世,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长久处于安逸之中所丧失的忧患意识。

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说有个人死后下了地狱,在去阎罗殿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宫殿的主人邀请他留下来居住,那个人对主人说:

“我一生劳碌辛苦,现在只想吃,只想休息,反正就是不想工作。”

宫殿主人答道:“那太好了,这里恰巧适合你。我这里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享不尽的清福,而且不需要你做任何事。”

那个人听后十分高兴,从此,他每天就在宫殿里吃了睡、睡了吃。

起初感到非常快乐,但时间久了,就感到无聊烦闷了。

于是,他向主人抱怨说:

“这种每天无所事事的日子真没意思,我现在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你能不能为我找一份工作呢?”

宫殿的主人回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他再一次找到宫殿主人说:

“这种整日吃吃喝喝的安逸日子,我实在过不下去了,如果你不给我一份工作,我宁可下地狱。”

宫殿主人冷笑道:

“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久地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就必然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稳定无比的安乐窝,其实是带走梦想的可怕杀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强大的企业里,最辛苦的人是谁?”

回答很多样,但却很少有人提及“老板”。

似乎在很多人眼里,老板是一个公司里最安逸的人了。没事看看报,有事开开会,完全是幸福安逸的生活嘛。

其实并非如此。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更多的时候,是要做到身体力行、开拓进取的,不仅要适时改变策略,来迎合顾客的需求,更要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对手。

只有老板的思维在不断运转,公司才能蒸蒸日上;若是老板贪图安逸、甘于现状,那这个公司是不会有光明前景的。

俗语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生命中不断进取,不断发现新的精彩,就是因为我们不会安于现状,我们敢于打破安逸。

人生是一场较量,活着说难,却也不难。

难的,是如何活出精彩。

贪图安逸,不思忧患,只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勇敢向前、勤学苦干,却可以收获拼搏的喜悦。

别为了那短暂的安逸,丧失了理想,沉沦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急则妄

《论语》有言:“欲速则不达。”

所有人都渴望成功,也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获取最大的成功,但过分追求速度,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成功,还会让人深陷失败的泥潭。

其实,成功的唯一捷径,就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只是日积月累之下的厚积薄发。

武林泰斗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用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浩然正气的江湖。

然而,金庸先生却并不过于追求速度。

金庸先生曾说:

“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快时代,慢生活。

不急不躁,在从容中慢慢沉淀,享受过程,我们终会迎来人生境界中的更上一层楼。

著名画家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

严格的弗罗基俄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达芬奇兴奋地照做了,可是第二堂课,第三堂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

达芬奇有些耐不住性子,便去问老师:

“为什么一直让我画鸡蛋,这有什么好画的?”

老师告诉他:

“你不要心急,这一颗鸡蛋虽然普通,但从不同角度来看,却都不一样,这是基本功。”

达芬奇听完很受启发,耐下性子每天一丝不苟地照着画。

几年以后,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老师,最终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

心浮气躁者难成大事,操之过急,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不能跳跃着前进,我们应当放缓步伐、慢慢沉淀。

要坚信,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不着急,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抛开成功表面的名利浮云,从事件本身去观察形势,稳步向前。

过取则失

明朝洪自诚有言:“爱重反成仇,薄极反成喜。”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之中,最令人忌惮的就是存有过度索取的心态。

苛求越多,索取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淡了。

《神雕侠侣》中备受读者关注的一对夫妇公孙止与裘千尺,就是因为过度索取,而导致失去全部的典型。

莲花般的脸庞,铁掌帮的公主,裘千尺的先天条件令人艳羡,但她与公孙止的爱情却令人扼腕叹息。

在热恋之初,他们两厢爱慕、互相扶持,这对夫妻本来可以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但裘千尺对丈夫的求取实在是太多了,想要丈夫服她、爱她、听从她、忠诚于她。

稍有不如意,便训斥责骂,让丈夫公孙止倍感屈辱。

曾经恩爱有加的一对夫妇,就这样在过度索取中渐行渐远。

后来,公孙止挑断了裘千尺的手脚筋,将她扔下深穴,而裘千尺也毁了公孙止几十年的神功,两人从此成了不死不休的仇人。

与人交往,切不可索取无度,否则必将遭到对方的厌恶。

即使亲如夫妻,亦不能例外。

其实,感情都怕过度索取,不止夫妻之间,朋友相处也是如此。

《史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梁人张耳和陈馀都是早负盛名的贤士,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结成了生死之交。

后来,秦军包围了钜鹿城,城中的张耳命在旦夕。

在这危难之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好友陈馀。

在他看来,两人既然是好朋友,那陈馀就应该不顾危险前来救援,这才是为友之道。

于是,张耳便多次派人召陈馀来救援,甚至还说道:“你若是再不来救援,我们便绝交吧。”

此时的陈馀兵力不足,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即使领兵前去,也不过是送死罢了。

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不发、等待诸侯的援军到来。

后来在援军的帮助下,张耳成功脱险,可他对陈馀的见死不救十分不满,于是他再一次向陈馀索要兵符。

面对着张耳的过度索取,陈馀不禁愕然道:

“我之所以不来救援,不是因为我贪生怕死,而是白白送死、于事无补,我是想留着有用之身,为您报仇啊;
想不到您这样索取无度,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拍两散吧。”

贫困时期尚且能够推心置腹,等到有了自己的势力后,便为了巩固权势而互相怀疑、过度索取,这使得两人渐渐失去了对彼此的信任,最终反目成仇。

人生如同海上行舟,过度索取,只会让自己的小船愈加沉重,最终没入大海;如果懂得适可而止,则会获得一身轻松,最终扬帆远航。

放平心态,舍弃过度索取的贪婪,让万事万物都追求自然而然的从容。

此时,你会发现,你想要的,一直都在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行于生命的旅途,好比抓着一把流沙走路。

握得越紧,做得越过,失去的反而更多。

凡事都不能做得太过,否则就是失了分寸,丢了本心。

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便在于恰到好处。

  1. 过骄则败,做人别太骄傲,要学会谦卑地审视;

  1. 过安则危,处世别太安逸,要学会警醒地进取;

  1. 过急则妄,做事别太急躁,要学会踏实地累积;

  1. 过取则失,对人别太苛求,要学会适度地奉献。

只有握好分寸的尺,守好做人的度,我们才能生活融洽、人生顺遂。

要想把握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就从懂得适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