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信息量挺大。

截止201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2.1万亿元(去重后);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6.3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2.5万亿元,职业年金为0.7万亿元。由于第三支柱税延型养老保险只有几亿元的保费收入,因而忽略不计。

不过在划转93家央企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的补助下,加上实账积累的3万亿元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我国养老金“家底”也是日渐丰厚,已然接近13万亿大关。

一般来说,咱们的养老金体系分为三个支柱,分别是:

第一支柱是国家举办的强制性基本养老制度,第二支柱为补充性养老保险,后来发展为企业自愿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加入的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和家庭为单位自愿建立的账户制养老金制度。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还有不少需要未雨绸缪的地方。

虽说咱们的GDP总量世界第二、占全球GDP的16.3%,但各类养老金占全球养老金比重却仅有2.8%,这与咱们的人口总数和GDP总量排名都不太匹配;

除了资金量之外,还有结构上的不均衡——最起码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咱们对第一支柱养老金和战略储备基金的依赖有点大,第二、第三占比很少。

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咱们当仁不让是养老储备最大的国家之一。不过要是换算成人均的话,这样的规模仍然存在一些压力——

比如说在未来十年里,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数量将会增加不少:2019年为1.02亿人,2025年、2035年将分别上升到1.37亿、1.90亿人,这么一来的话,储蓄总量的压力就大了。

当然解决的办法也有不少,比如引导储蓄向养老转化,通过国资划转社保来充实社会基金,再比如将外储进行一定改造,加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使其具有主权养老基金功能等等。

考虑到如今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还是要提早做打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