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李子柒做泡菜的视频,被韩国网友“围攻”了......以至于,很多网友都说:“这些年来,韩国‘抢’中国文化上瘾了。”人家其实没“抢”,只不过是:在中华文化圈的几千年中,周边国家一直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留下了太多遗迹而已。

当然,除了“泡菜”,他们甚至连中国将军也没有放过。

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换了国风,不再是意气风发的进击王朝,而是呈现出了颓败之势。一个王朝若是失去了英明的掌舵者,撞上礁石是必然的结果。唐玄宗早年很是勤政,步入中年后却是刚愎自用,说他相信小人谗言,还不如说他自以为是,结果,被安禄山打了一闷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是府兵制,但到了唐玄宗年间时,兵源就成了很大的一个问题,政府居然无法和割据势力抗衡。那时的朝中并非没有大将,不是不能和叛乱分子拼上一回,而关键的因素还是唐玄宗。因为唐玄宗不相信战前的将领,若不是他的误判也许就不必逃到四川了。

首先被唐玄宗害惨的是高仙芝。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不过很快高句丽就没了。于是,高仙芝跟着其父亲高舍鸡来到了中原。他的父亲很有军事才能被封为了将军,而高仙芝深受其父的影响军事才能也很出众,弱冠之年时就和父亲的军衔一样,是一位真正的少年英雄。

不过,高仙芝得到朝廷的重用,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

当时,高仙芝率领唐朝士兵平定了少数民族的骚乱,扩张了唐朝疆域为唐朝的安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于是,在安禄山造反时高仙芝已经成了封密云郡公。

那时候的唐玄宗哪有什么准备,只得仓促应战,但打仗还得靠兵力。虽然高仙芝是个将才,但手下的兵员却是一些没有摸过长枪的“市井之徒”,他们看到那些精锐部队没有选择退缩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如果真的硬拼起来当然敌不过叛军,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可能,唐玄宗还以为他的江山坚如磐石,部队亦是坚不可摧,但哪知,派出的军队居然选择了退兵。而他并没有想其中的原因,只认为是高仙芝没有好好作战,再加上,小人在一边煽风点火。于是,唐玄宗就将高仙芝给砍了。

当时唐军的实力不如叛军,但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潼关,若是能坚守一段时间,叛军兵临长安城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那时的唐玄宗是真的怕了,“退兵”在他眼中看来,就是失败的意思。所以,他战场斩将,将高仙芝和封常清都给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此时的唐玄宗真的是有点神志不清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可都是杀敌的好手啊。试想一下,这样的消息传来,对于唐军而言,肯定倍受打击,但对于叛军而言,却是很好的鼓舞。

后来,唐玄宗派出老将哥舒翰去镇守潼关,本来形势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但唐玄宗还是听信了小人之言,强令哥舒翰出城迎敌。最终,唐军不如叛军,选择了投降。由于哥舒翰后来的投降,让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对他有了很多的非议。

但对于高仙芝人们却是无比惋惜,这么一位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人,没有折戟在战场,却让小人的几句话给害了。后来韩国的影视剧中还出现了高仙芝的形象,将他说成了韩国将军。韩国电影《高仙芝》就对高仙芝是韩国人的宣传起了重大作用。

高仙芝可是出生于高句丽,这和韩国有关系吗?这就需要先梳理下二者的背景。

先来看看高句丽,那时的唐朝兵强马壮,西边和突厥打,东边和高句丽打,最终,将高句丽给灭了。于是,高句丽的大部分权贵阶级迁到了中原,部分被授予官职,就是为了让他们好好效力于唐廷,其中,就包括高仙芝和他的父亲。

其实,高句丽的人口组成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高仙芝是扶余人。由于,他来中原比较晚,所以,中国的史籍中没有他出生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所有的官职都是唐廷所封,拿着唐廷的俸禄,他不是中国大唐的将军,还能是外国的?

若是从地理位置上划分,鼎盛时期的高句丽可比韩国版图要大很多,但二者却是不同地区,韩国的人口组成中,绝大部分是韩民族。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高仙芝也不可能落户韩国。只是,韩国的制片人来了个“障眼法”,利用大家对高句丽和韩国关系的模糊认知,硬是将人家的东西给嫁接到了自己的历史之中,凭空产出了一位韩国将军。

历史上,类似高句丽这样的古国有很多,但它们也只不过是历史的一段过往,尊重历史就是正视实史。试想一下,哥舒翰是突厥人,如是按照韩国制片人的理解,他又该是哪国的将军呢?其实,想想这些也蛮可笑的,哪有头顶一个身份却为另一国出生入死的道理?只有自己的祖国才会让高仙芝如此这般奋勇杀敌,全力报效。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新唐书·列传第六十》、《旧唐书·本纪第九》、《资治通鉴之卷二百一十九·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