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综述 | 生物钟、癌症与时辰化疗的现状与展望——系统地回顾生物钟扰乱对人类健康影响

来源:Bio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哺乳动物生物钟调控的分子机制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生化、生理和行为功能的内在周期振荡。1月1日,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Aziz Sancar课题组和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Russell N. Van Gelder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 Clocks, cancer, and chronochemotherapy 的综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系统地回顾了生物钟扰乱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癌症方面,并描述了现阶段通过时辰化疗治疗癌症所获成果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2,香港中文大学Michael K. Chan团队报道一种新型可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多肽抑制剂

来源:小柯生命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Michael K. Chan教授课题组最近研发了一种靶向SUMO interacting motif从而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SUMO1蛋白衍生多肽。该研究为帕金森病和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关论文于1月14日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研究团队已经为该项研究申请国际专利PCT/CN2020/081616。

3,浙大附属口腔医院俞梦飞博士与南加大合作Cell发文提出功能化颅缝再生新策略

来源: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浙大口腔俞梦飞博士与南加州大学Yang Chai院士团队在Cell正刊中在线发表题为“Cranial sutureregeneration mitigates skull and neurocognitive defects in craniosynostosis”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研究显示患有颅骨早闭症的Twist1+/-小鼠出现了颅内压升高和神经认知行为异常的表现,展现了人类Saethre-Chotzen综合征的特征。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与MSC结合,能够成功地使功能性颅骨缝线再生,可纠正颅骨畸形,使颅内压正常化并挽救神经认知行为缺陷。再生的颅缝线创造了一个适合内源性MSC迁移到的位置,维持了颅骨的稳态和修复。基于MSC的颅缝再生为逆转这种破坏性疾病中的颅骨畸形和神经认知异常提供了一种治疗模式的转变。

4,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李萍/吴庐陵Chem. Soc. Rev:双光子小分子荧光试剂用于在生物系统中进行传感、成像和治疗

来源:奇物论

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李平教授、Tony D. James教授和吴庐陵对双光子小分子荧光试剂在生物系统中进行传感、成像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在文中讨论了基于双光子激发的荧光(TPEF)小分子探针的设计、构建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对基于TPEF的探针的优点,包括深度组织穿透和低的光损伤等进行了介绍。此外,作者讨论了包括半花菁在内的双光子(TP)荧光团的设计策略,如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此外,作者也重点介绍了这类荧光试剂在对阳离子、阴离子、小的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微环境进行检测或成像以及用于亚细胞定位和构建双响应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TP实现光动力治疗(PDT)。

5,手术可能会加速高危患者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怀疑认知能力下降与大手术有关。在一项调查研究中,西班牙马尔奎斯·瓦尔德迪利亚-伊迪瓦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试图发现手术是否会在已经受到β-淀粉样斑块影响的大脑中触发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出现。研究结果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65岁以上无痴呆的健康个体在接受骨科手术前进行认知测试。并获得了脑脊液样本,以测定麻醉期间的β-淀粉样蛋白水平。九个月后,参与者再次接受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半数患者术后认知能力较术前差。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变的参与者也表现出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一致的记忆问题。

6,【Science子刊】适度锻炼对身体好,你明白其中的作用机理吗?

来源:转化医学网

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Exercise mimetics and JAK inhibition attenuate IFN-γ–induced wasting in engineered human skeletal muscle”。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用实验室培养的工程化肌肉证明,人体肌肉本身就具备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在运动时抵御慢性炎症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研究第一作者、Bursac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Zhaowei Chen说:“我们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干扰素γ主要通过一种特定的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还表明运动的肌肉细胞可以直接对抗这种促炎症信号,而不依赖于其他细胞类型或组织 。”

7,Nature Neuroscience:酗酒为什么对人体有害?

来源:生物通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对超过435,000人的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了29种与不良饮酒有关的遗传变异。这一发现公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该研究包括对四个独立生物库或数据集中包含的欧洲血统人群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在符合酒精使用问题标准的人群中寻找共享的遗传变异,包括酒精使用障碍和有医疗后果的酒精使用。这些疾病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各种医学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了19个以前未知的独立的与酗酒有关的遗传危险因素,并确认了10个先前确定的危险因素。